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舆论哗然。
网友自发发起“补碑行动”
,短短一周内筹集资金二十余万元,用于为全国范围内无名铁路殉职工人重立纪念碑。
首批三十座石碑将在兰新线沿线落成,每座碑底嵌入太阳能录音桩,预存亲人口述或历史资料。
更令人动容的是,一名退休工程师匿名寄来一本泛黄的手写日志,扉页写着:“1973-1985,兰新二线施工记录,献给所有被遗忘的兄弟。”
林浩然收到这份资料时正在调试新一代设备??“共鸣舱”
。
这是一种可移动式隔音录音舱,外形如蒙古包,内部配备生物反馈系统,能根据呼吸、心跳调节背景音色,帮助讲述者进入安全的心理状态。
它是“百城夜读”
项目的升级版,专为心理创伤群体设计。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记录声音。”
他对团队说,“而是创造一个让人敢开口的空间。”
就在此时,技术员忽然喊道:“林老师,刚接收到一段高优先级上传,来自青海无人区,信号极弱,内容不完整,但情感评分达到9.8。”
林浩然立刻调取数据。
音频开头杂音严重,夹杂着牦牛铃铛和风雪呼啸。
随后是一个年轻女孩断续的声音:
“……我是卓玛,玉树草原小学支教老师……我们班十二个孩子,昨天晚上全挤在我的宿舍里……外面暴风雪,停电了……他们害怕,我就打开了‘共听模式’……连线了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妈妈……她给孩子唱了首童谣……唱到一半哭了……孩子们也跟着哭……然后一起唱……”
声音中断几秒,再响起时已带哽咽:
“老师,我们也想爸妈……你能帮我们录一段话吗?就说……我们听话,让他们早点回来……”
林浩然闭上眼,久久未言。
十分钟后,他下令:“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派遣最近的‘声音使者’前往玉树。
同时,开放临时亲情通道,允许全国用户免费录制五分钟语音,定向发送至该班级邮箱。”
消息发布后,二十四小时内收到录音两万三千余条。
有母亲哼着摇篮曲,有父亲讲睡前故事,甚至有一位退伍老兵录下军号声:“娃娃们,这是起床号,听了就不怕黑。”
当这些声音通过卫星电话传到卓玛手中时,暴风雪刚好停歇。
她带着孩子们围坐在火塘边,逐一点播放送。
雪后初晴,星光洒落草原,十二双小手紧紧相握,轻声合唱一首从未学过的歌??那是他们父母的声音拼成的旋律。
---
一个月后,“千校声网”
工程迎来首个示范点验收。
地点选在贵州铜仁一所山村小学。
该校曾是“梦想灯”
计划最早试点之一,如今已建成标准化录音教室,配有降噪耳机、触控录音台、实时字幕生成系统。
验收当天,林浩然亲自到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