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您拍的东西,不是电影,是我们活过的证据。
>
>谢谢您记得我们。”
林浩然读完,把脸埋进掌心,肩膀微微颤抖。
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悦,而是一种近乎疼痛的共鸣。
他想起拍摄那天,摄影师想给她打光,她说:“不用照我脸,照我的脚就行。
它们走得最多,最该被看见。”
他起身回到书房,翻开《泥土之下》的策划案。
原本设想是以十个普通人为主线,串起中国底层家庭的情感结构。
但现在,他决定改了。
他在文档里删去“十个人”
的设定,写下新的开头:
>“这部电影没有主角。
>
>它属于所有被生活压弯过脊梁,却依然抬头看天的人;
>属于那些名字从未被叫全,却被默默扛在肩上的父母;
>属于在黑暗巷道里咳着血,仍想着孩子学费的父亲;
>属于凌晨三点补网,只为女儿穿上白大褂的母亲;
>属于每一个以为自己微不足道,实则撑起整个世界的普通人。
>
>这不是一部电影,是一次集体命名仪式??
>把‘那个工人的老婆’‘工地老王’‘谁家小孩他妈’,
>重新还给他们本来的名字。”
写到这里,他停顿片刻,起身从书柜深处抽出一个牛皮纸袋。
里面是他这几个月走访各地收集的物件:一张山西煤矿工人工作证复印件、内蒙古老太太唱摇篮曲的录音U盘、福建渔妇手抄的账本(上面记着女儿每一学期的学费)、还有周建国原型老周寄来的工地饭票……每一件都贴着标签,写着主人的名字和一句话自述。
他把这些东西摊在桌上,像布置一场微型展览。
然后拿出摄像机,架好三脚架,对着这一堆平凡之物开始录像。
镜头缓缓扫过:
-那张泛黄的工作证上,照片里的男人满脸煤灰,眼神却亮得惊人;
-U盘旁边放着一张手绘地图,是老太太孙子画的,“奶奶住的地方,星星最多”
;
-渔妇的账本最后一页写着:“愿吾女一生不必低头做人。”
他轻声解说:“这是2024年春天,中国人生活的切片。
他们不在热搜上,不在广告里,甚至不在新闻中。
但他们真实存在,且从未停止爱。”
录完这段,他将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标题为《泥土之下的心跳》预告片0号。
不到两小时,播放量破百万。
评论区涌进来无数留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