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背后的资本暗流》。
文章指出,林浩然名下的文化基金会近三年累计接受境外非政府组织捐款逾两千万元,质疑其“借公益之名行意识形态渗透之实”
。
文中特别提到戛纳电影节期间海外众筹的资金流向不明,并附上几张模糊截图,显示某瑞士账户曾向项目关联公司转账。
舆论瞬间炸裂。
社交平台上,“警惕文化软渗透”
“谁在操控中国底层叙事?”
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部分官媒转载该文时加上按语:“任何艺术表达都应坚守国家立场与民族尊严。”
支持者愤怒反驳:“你们看不见真相,就造一个阴谋出来?”
“林浩然十年来拍的每一部片子都在国内取景、由普通人真实出演,哪来的‘境外操控’?”
更有网友扒出所谓“瑞士账户”
实为伦敦留学生自发设立的公益信托基金,专门用于资助独立电影国际展映,所有资金使用均有公开审计报告。
但质疑声并未因此平息。
教育部紧急通知暂缓推广《倾听手册》进校园,国家档案局的合作也暂时搁置。
更令人心寒的是,一些原本积极参与“声音驿站”
的基层单位开始退缩,甘肃站点的志愿者悄悄打来电话:“林导,上面有人问我们是不是接受了外国资助……我们现在不敢继续录了。”
林浩然没有立刻回应外界攻击。
他只是默默调出过去十年所有的财务记录、捐赠名单和项目执行报告,一页页整理成册。
然后,他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举办一场全程直播的“透明之夜”
。
那晚八点,他的工作室灯光通明。
镜头前,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棉布衬衫,身后挂着一幅手绘地图,标注着“回声计划”
走过的每一个村庄、社区和医院。
“各位朋友,”
他开口,声音平稳却不失力量,“今天我不是来辩解的,我是来交账的。”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他逐一展示每一分钱的来源与去向,解释每一次合作的缘起与边界。
他播放了马春梅亲手写的感谢信扫描件,展示了云南小女孩所在学校收到设备后的合影,甚至公开了自己这些年拒绝商业代言、坚持零薪酬运营项目的银行流水。
“有人说我在搞‘悲情营销’,说我利用苦难博取名声。”
他停顿片刻,目光直视镜头,“可如果这是‘营销’,为什么我不拍明星访谈、不接广告赞助、不在综艺露脸?为什么我要冒着被人骂的风险,坚持把这些普通人的哭声放进电影院?”
他起身走到投影墙边,按下播放键。
屏幕上出现李哲最后一次能自主发声的录音画面??那时他还勉强能控制嘴唇的肌肉。
“我想告诉这个世界,”
那个虚弱却清晰的声音响起,“即使身体被困住,思想依然是自由的。
而真正的文明,是允许不同形态的生命都被尊重。”
全场寂静。
直播结束时,观看人数突破六千万,弹幕刷满整个屏幕:
>“这才是中国人该有的脊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