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数十位知名学者、作家、艺术家联名支持,称“回声种子计划”
是中国民间人文精神觉醒的重要标志。
央视纪录片频道罕见发声,宣布将推出特别节目《倾听的力量》,全面介绍该项目的社会价值。
风波渐渐平息,但林浩然明白,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秋天到来时,他接到教育部通知,《万家灯火》被纳入全国中小学德育推荐观影目录。
同时,“声音教室”
试点扩展至一千二百所乡村学校,覆盖二十多个省份。
更令人振奋的是,几位曾参与录制的少年,自发组织起“青年回声团”
,利用寒暑假奔赴边远地区,教同龄人使用录音设备,记录家乡变迁。
他在贵州见到了其中一个女孩??十六岁的李晓雯。
她是当年云南山村小学里那个不敢举手发言的小女孩,如今已成长为一名自信的志愿者。
她带着团队走进大山,帮一位独居老人录下了人生回忆录,共计三万字。
老人握着她的手说:“闺女,谢谢你让我觉得自己还没老透。”
林浩然听她说起这些,久久无言。
最终只问了一句:“累吗?”
她笑着摇头:“不累。
因为我做的事,是我真正想做的。”
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陈老先生留下的那句话:“我们终于建起了帐篷。”
现在他懂了。
那顶帐篷,不只是庇护身体的遮蔽物,更是为灵魂搭建的栖息之所。
它不高大,不华丽,却能在风雨交加的夜里,守住一点微弱却执着的光。
冬至那天,他再次来到大理工地。
雪花零星飘落,落在尚未完工的墙体上,像一封封未寄出的信。
工人们仍在忙碌,钢筋水泥之间,隐约可见展馆内部的设计蓝图:中央是一座环形展厅,四周墙面将镶嵌上千个微型扬声器,循环播放来自全国各地的精选录音片段。
参观者只需靠近某一处,就能听见某个陌生人的心跳、呼吸、低语或歌唱。
设计师解释说:“这不是展览,是对话。
每个人进来,都会遇到一段命中注定要听到的声音。”
林浩然点头。
他指着大厅中央预留的空间问:“那里放什么?”
“你说呢?”
设计师反问。
他沉思片刻,答:“放一面镜子。
让每一个前来倾听的人,都能看见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