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上周,我第一次在课堂上播放了我父亲哼唱的木卡姆片段。
学生们安静地听了十分钟。
下课后,一个男孩跑来问我:‘老师,这是我们吗?’
>我哭了。
原来他们不是不在乎,是我们从未给他们机会知道。”
林浩然把这封信打印出来,贴在办公室墙上。
他知道,改变正在发生,虽慢如滴水穿石,却真实不虚。
春天来临之际,“语言方舟”
迎来首个阶段性成果展。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主题为:“听见?存在”
。
展厅中央,是一座由三千盏微型LED灯组成的“声灵塔”
,每盏灯代表一种濒危语言。
每当有人靠近,感应装置便会播放该语言的一句问候语。
四周墙面投影着各地采集现场的画面:雪域高原上的牧童跟着播放器学唱古谣;侗寨鼓楼里,老人握着孙子的手一笔一划写下从未有过的母语文字;内蒙古草原上,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跪在病床前,请求母亲重新教她儿时遗忘的蒙古长调……
参观者络绎不绝。
许多人走出展厅时眼含热泪。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华侨拉着林浩然的手说:“我五十年没回福建老家了。
刚才听到那段闽南语童谣,突然想起我妈哄我睡觉的样子……我能……能拷一份回去吗?”
林浩然点点头,递上一张定制U盘:“这里面有您家乡所有现存录音。
欢迎常听。”
展览闭幕当晚,他独自站在空荡的展厅里,仰望着那座仍在微微闪烁的“声灵塔”
。
他知道,这座塔还不完整。
全球仍有近两千种语言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中国境内,平均每个月就有至少一种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失去最后一位fluentspeaker。
但他也相信,只要还有人在听,就有希望。
手机响起,是达莫的新消息:
“林老师,阿芮婆今天带着全村孩子,在祠堂前齐声唱《创世歌》第一段。
她说,声音回来了,祖灵也回来了。”
林浩然望着屏幕,嘴角扬起。
他回复道:“告诉她,我听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