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省乡村足球联赛指导方案》的出台和首批试点名单的公布,如同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被精准地播撒进省广袤的乡村沃土。
在袁泽强势而精准的政策阳光照耀下,在各级官员(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的催肥灌溉下,更在千百万乡村百姓被压抑已久的文化娱乐需求和地域荣誉感的滋养中,这颗种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土、抽枝、疯狂生长。
筹备期的热烈与期待,如同不断积蓄力量的火山,最终在首个“村超”
比赛日,汇聚成了一场席卷全省、彻底引爆的全民狂欢。
没有统一的开幕时间,没有刻意的组织安排,比赛根据各试点村的实际情况,在某个周末陆续开赛。
然而,其爆发出的能量和产生的轰动效应,却远远超出了最乐观的预估。
这并非精心编排的演出,而是乡土生命力的集体迸发,其原始、野性、充满人情味的魅力,瞬间点燃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目光。
林州市,侗寨古韵与绿茵激情的交响林州市的那个侗族古寨,仿佛被节日的彩霞笼罩。
村口那片刚刚收割完毕、平整如砥的稻田,就是他们最神圣的绿茵场。
没有昂贵的草皮,只有石灰粉划出的、带着泥土清香的简易线条;没有金属球门,唯有坚韧的毛竹搭起的两方天地。
但这片简陋的场地,却承载着全村人沉甸甸的期盼与火热的激情。
开赛前数日,古寨的空气已然沸腾。
寨老们郑重其事地翻出族谱,挑选吉时;村里的木匠放下手中的活计,精心打磨用于搭建简易看台的厚实木板;妇女们则成群结队,在吊脚楼的长廊下,飞针走线,赶制融入侗族图腾与精美侗绣元素的改良队服。
靛蓝的土布上,展翅的太阳鸟、蜿蜒的江河纹在五彩丝线的勾勒下栩栩如生,仿佛古老的图腾将在绿茵场上获得新生。
小伙子们拿到队服时,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迫不及待地套上,在晒谷坪上笨拙却无比认真地练习着传球、奔跑,每一次触球都引来围观孩童的尖叫和长辈们善意的哄笑。
比赛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屋顶时,鼓楼坪上那面传承已久的大铜鼓被寨老用尽力气擂响。
“咚——咚——咚——”
雄浑深沉的鼓声如同出征的号角,瞬间传遍寨子的每一个角落。
几乎全村老少倾巢而出,扶老携幼,背着娃娃,提着竹篮,篮里装着自家炒好的喷香南瓜子、刚蒸好的糯米饭团。
他们呼朋引伴,脸上洋溢着过年般的喜悦,涌向村口的稻田赛场。
田埂上、山坡上,甚至自家带来的高脚板凳上,迅速坐满了人。
老人们眯着眼,叼着旱烟袋,指点着场上的儿孙;孩子们在人群缝隙里钻来钻去,追逐嬉闹;姑娘们则聚在一起,银铃般的笑声和身上佩戴的银饰发出的清脆撞击声交织在一起。
随着寨老一声悠长的吆喝,双方穿着崭新侗绣队服的小伙子们跑入场内。
他们黝黑的脸上带着腼腆又兴奋的笑容,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闪着健康的光泽。
技术虽显粗糙,传球时常失误,射门也常常偏得离谱,但那份拼抢的积极,那种每球必争、寸土不让的狠劲,却点燃了全场。
每一次奋不顾身的滑铲,即使溅起泥水弄脏了崭新的队服;每一次高高跃起争顶,哪怕落地踉跄;每一次成功拦截,哪怕动作笨拙,都能引爆田埂上山坡上震耳欲聋的欢呼、口哨和带着浓重乡音的指导:“阿牛!
传右边!
右边空咯!”
“狗娃!
莫慌!
看好球!”
“铲他!
铲他!
莫让他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