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些画被李梅校长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她想着,等新学校落成那天,一定要想办法送给袁市长看看。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下棋的李大爷对老伙计说:“活了七十多年,经历了这么多任领导,像袁市长这样,既能把经济搞得风生水起,又能把咱们这些老家伙的吃喝拉撒、看病养老放在心上的,不多见喽!”
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汇聚成强大的民意洪流。
虽然袁天从不搞形象工程,也严禁媒体对他个人进行过度宣传,但他的名字,他的政绩,却在京州市民的口耳相传中,树立起一座无形的、却坚不可摧的丰碑。
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利益的调整必然伴随着暗流的涌动。
袁天大力推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投入,以及文化保护项目,都是投入巨大、短期难以见到经济效益的“长线工程”
。
这不可避免地挤占了其他一些领域的财政资源,也触动了一些人固有的“唯gdp论”
观念。
在一次非正式的场合,一位资深的退下来的老领导,委婉地向袁天表达了他的“担忧”
:“袁市长啊,你抓‘数字科创走廊’,抓大项目,这我们都支持。
但是,把这么多钱投到学校、医院、养老院这些‘无底洞’里,是不是有点……步子迈得太大了?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毕竟,考核一个地方的主要指标,还是经济增长嘛。”
袁天听出了话外之音,他微笑着,但语气坚定地回答:“老领导,您的关心我明白。
但是,我认为,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冰冷的数字,而是为了人。
没有民生改善支撑的发展,是空中楼阁,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投入教育,是在投资京州的未来;我们改善医疗养老,是在凝聚人心,是在打造一个更有归属感和吸引力的城市。
这本身,就是最优的营商环境,是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虽然当面无人敢直接反驳袁天,但私下里,一些不同的声音开始在某些小圈子里流传。
有人认为袁天“好大喜功”
,为了个人声望不惜透支财政,有人觉得他“不务正业”
,作为市长应该集中精力抓经济,而不是沉迷于“修修补补”
的琐碎民生。
这些杂音,自然也传到了袁天的耳朵里。
他只是淡淡一笑,对秘书说:“记录在案,但不必理会。
我们做事情,只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京州长远发展的需要,就不要怕争议,不要怕暂时的误解。
历史会证明一切。”
他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他知道,微观领域的深耕,看似琐碎,却关系到执政的根基。
他将“数字科创走廊”
视为利剑,破开前路的荆棘;而将“幸福城市”
的建设视为基石,夯实京州迈向未来的每一步。
宏大的战略与细微的关怀,硬核的科技与温暖的人文,在他手中,正试图达成一种完美的平衡与统一。
这是一条前人未曾完全走过的路,充满了挑战,也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京州的未来,不仅在于它能达到怎样的经济高度,更在于它能成就怎样的人文温度。
:()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