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春水才涨到渠堤一指,风里便多了点不安的潮气。
晋阳的义灯白日不熄,法牌在市口立得直如尺,黑底白字映得人心也直。
自敖仓发出的三路“互济”
,像三条细而坚的水脉,绕过石,穿过田,抵着一盏盏灯与一张张券,把“饱与稳”
铺在路上。
也正因这“稳”
,有人坐不住了。
先是河内、冀县一带传来耳熟的坏声——“并券可仿,法牌可拆,义灯碍道”
。
市中忽有“灰券”
流出,纸厚墨粗,印纹似真非真。
有人拿“灰券”
去粥棚换米,被吏员请到灯下照印,灯一伏一立,券面棱花便像醉了酒,乱作一团。
吏员和气,收起假券不斥,只在法牌下写一行小字:“识假,先照灯。”
次日夜里,汝颍渡口的灯被人“风中偶灭”
,风却恰好逆。
又过两日,冀州某县有“讲徒”
在义学门前大谈“自由”
,口快手更快,暗摔石子去打法牌。
石子落地未起声,“铃场”
的细铃已轻轻颤了一下,夜行校从墙影里探出一只布手,像按住一只不安分的猫,按得不轻不重,正好够那只“猫”
不再叫。
陈宫把三地的报牍摊在案上,指腹一推,三条线交在一个小镇上——“石槽镇”
。
石槽镇在河内、冀县、汝颍三路交汇,地下泉眼多,昔日靠石槽灌田、磨谷得名,镇外有一道古瓮城,墙不高,却曲折成环,似缠,似抱。
张辽看了一眼,低声:“瓮城。”
高顺看了一眼,只有一字:“请。”
“请谁?”
张辽问。
陈宫笑,拿起笔在瓮城里添了几笔:一处“影灯所”
,两处“铃场”
,三处“软渡”
,四处“暗闸”
。
最后在瓮城正门外写下四字——“护灯大会”
。
“请他们来当‘护灯人’。”
陈宫把笔一搁,眼里那团火收敛成细细一缕,“将计就计。”
消息像风一般“偶然”
漏了出去:并州要在石槽镇设“护灯大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