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船队排成一线,如一条黑线上嵌着两个更黑的结。
结与结之间,三息短火在低处跳了三次,像心跳在黑里会意。
淮口的哨火远远亮了一点又灭,像试探,又像点头。
白腹从那点火的余温里滑过,舷侧几乎贴上岸草的尖。
草尖上有霜,霜刮过木板,发出“丝丝”
的轻响,仿佛谁在夜里写字。
“稳。”
张辽手动如水,不急不缓。
他侧头,看见高顺站在船尾,帽檐低垂,肩线像一笔按准的横。
那一横后头,是陷阵营三十人,皆粗布,皆无刀,只各自腰里收着一段折叠的“浮骨”
——竹骨可合,皮囊可充,临岸可搭舟,临河可架桥。
“黎河到了。”
主簿把手轻轻按在潮簿上,“再过三十息,便是鹰嘴汛。”
张辽应声,手里调帆的绳略收,船身细细一滑,像野猫从门缝探进去。
——陆上,夜气如铁。
护商盐队分三股,皆挂护符,皆挑粗盐。
前队挑头者是许笛亲自挑选的“快脚”
:他们肩稳、胯稳、眼稳,遇卡不过三句:先递护符,再亮“谷官照”
,最后指“听讼鼓”
。
三句之外,不多言,不起怒。
高顺在第二股,步幅不急,像在陇上走熟了路的农人。
曲义在第三股,身后是一辆看似载盐的重车,实则车底藏着两片“舟骨”
、三袋“桅脚”
、一卷“绳网”
、十六把“钩”
。
每到一处,曲义把车辕一抬,像在给牲口松一口气,实际上用脚跟在地上轻轻一跺,留下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印:此处可转,此处不可停,此处有人看——留痕而不扰人。
辰时,三股盐队在黎河西南二十里处的枯柳林会齐。
林中风小,地皮软。
高顺把手一扬,十六把钩齐齐上树,绳上结法一扣,“浮骨”
接上,“皮囊”
充气,三息之间,一条伏地不见的“浮桥”
已藏在芦根之间。
曲义按时敲了一下自制的小鼓,声音闷在林子里,像一声不愿惊动任何人的叹气。
“鬼贴,到了。”
许笛把从白腹船上接来的竹筒递给陈宫。
陈宫展开一看,纸色、字法、用语,都像中丞府的旧例:谨慎、护粮、改汛、暂避……旁边用极小的朱字点了一点“心字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