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钥同开,柜内分三格:左为“公用”
,右为“不动”
,中为“流转”
。
外人只能远看,近不得一步。
匠人周有为和十余名工头立在台下,手背上裂着新开的口子。
陈宫取过“流转”
格的一小匣,里面是昨日罚没、商税归公与盐利折半的第一笔现钱。
他不多话,只点点数,递给糜竺,糜竺再按清册发到各处:井绳十束、铁钉两万枚、弩床银齿两百副、渠岸石笠一百只。
,!
周有为接了账,笑着捶自己胸口:“公府的钱,打在匠人的手心上,响。”
“你打轻点。”
糜竺笑骂,“打坏了手,弩齿还谁错。”
台下围着的几十张脸,或粗糙或青涩,眼神却出奇地齐:他们看见柜,看见印,看见钱走到手上没有转弯。
有人低声道:“这柜像个井,水从里头往外冒。”
旁边的人接一句:“得把井沿砌直。”
三人都笑了,笑意里有一股久旱逢甘露的暖。
“泉府不是井,是渠头。”
陈宫的声音压下来,“渠头不堵,渠身才不浑。”
贾诩在旁,袖中的手指轻轻一敲:“渠头不堵还有一法——‘聚沙成堤’。
我有三术:其一,‘以市制兵’——用‘市约牌’与‘义秤’来定夜巡之资,商户自护,便是我军之护;其二,‘以礼制门’——门籍、门牌、门灯,三者连成一条‘礼’,礼立,则门不敢横;其三,‘以利制谣’——造谣者三犯必流,但第一犯者若能自首并助查源,罚银减半,名不刻门。
谣言一生,先有耳,再有嘴。
耳堵,将来嘴便无处说。”
陈宫点一点:“再补一刀——‘以字制风’。
各处石桩与门牌每半月刷一次,字不黑就再写,风刮不走的,是人的眼。
人眼看久了,再难信风。”
——第二日清晨,市上忽然多了几样东西:义秤旁搭了小棚,棚上挂着一个小牌:“‘义秤’日对,谁疑谁上。”
旁边,是泉府发的“秤票”
,上头印着“公府”
小印,凡称重之物,若有疑,赤票一张,月底可在泉府兑回差额。
盐行里,盐包裹上多了一个红戳:盐引编号与称重量齐全。
布行里,角料处挂着“碎银归一”
的白单,写着“旧钱与杂铸按重计值,不打折”
。
人心先动,钱便动。
琅琊、广陵来的一溜小车在印路上从东到西挪,像一串珠子沿着一条直线排开。
琅琊布道的伙计指着印路边桩的字笑:“怪了,字像钉子,盯久了眼不累。”
广陵盐道的老贩子把盐引塞进怀里,嘟囔:“这小纸头顶用,拿着安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