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正埋首于一本记录约一年前货物往来的流水总账,指尖因寒冷而有些僵硬,却仍小心翼翼地翻阅着脆弱发黄的纸页。
账目记录琐碎而庞杂,充斥着各种简化乃至潦草的货品名称、数字和代号,若非下苦功钻研,极易看得头昏脑胀。
他机械地抄录着,手腕因长时间书写而酸麻不已,眼皮也沉重得几乎要粘合在一起,全凭一股意志力在支撑。
然而,当他翻到记录约八九个月前一批从南边沿江运来的普通瓷器的页面时,近乎麻木的思维突然被一丝极细微的异样感触动,笔尖不由自主地顿住了。
这是一批运往城东一家名为“悦来”
的杂货铺的货物,记录显示为“二等青花瓷碗两百件,普通白瓷盘一百五十件”
,经手人是赵虎,备注栏空空如也。
这一切看起来寻常无奇。
但陈骏的目光,却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死死地盯在了记录货物“毛重”
的那一栏数字上:,!
“毛重:壹千伍百斤。”
这个数字,像一根细微的冰针,轻轻刺入了他疲惫的神经。
哪里不对劲?他微微蹙起眉头,放下笔,将冰冷的手指凑到嘴边哈了口热气,努力驱散些许寒意,同时闭上眼睛,全力在记忆的仓库中搜索。
他隐约记得,前些日子在整理更早期的账册时,似乎看到过规格相近的瓷器的重量记录。
一种近乎本能的警觉,让他瞬间驱散了睡意。
他立刻起身,动作因寒冷而有些迟缓,在身后那堆已初步分类、码放整齐的旧账册中快速而仔细地翻找起来。
油灯的光晕随着他的动作剧烈晃动,在堆积如山的册页上投下明明灭灭、光怪陆离的阴影,仿佛无数幽灵在起舞。
棚外雨声淅沥,更衬出棚内的寂静与压抑。
片刻后,他抽出一本约一年半前的账册,凭借记忆快速翻到某一页,指尖因激动而微颤,点向其中一行记录:“……二等青花瓷碗三百件,普通白瓷盘两百件,共用木箱二十口封装,毛重:贰千贰百斤。”
陈骏的心跳不受控制地开始加速,撞击着胸腔,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强自镇定,取过一张用来试笔的废纸,拿起一支秃头的毛笔,蘸了点清水,就在桌角冰凉的石板上飞快地演算起来。
按照一年半前的记录折算,单件瓷碗加瓷盘的平均重量约为(2200斤500件)=44斤。
而八九个月前这批货,按记录折算,单件平均重量却变成了(1500斤350件)≈429斤。
差值微小,仅约011斤(约合现代的176两)。
对于单件瓷器来说,这点重量差异,完全可以归咎于不同窑口烧制工艺、胎体厚薄、釉料用量甚至测量秤具本身的微小误差,在任何人看来,都属正常波动范围,根本不足以引起任何怀疑。
如果只是孤立的个案,即便是最精明的账房,恐怕也会一眼掠过,绝不会深思。
但陈骏的眉头却锁得更紧了。
前世受过科学训练的他,深信“异常”
往往隐藏于“常态”
的细微偏差之中。
这微小的差异,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脑海中荡开了涟漪。
他隐隐觉得,这背后或许隐藏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而非偶然。
一个大胆的假设开始在他脑中成型:如果……这不是偶然呢?他深吸一口冰冷潮湿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但一种猎手发现猎物踪迹的兴奋感已然攫住了他。
他不再满足于个案比对,决定进行一场更系统、更全面的“数据筛查”
。
他重新坐回桌前,无视了身体的寒冷和疲惫,将油灯拨亮一些,开始以极高的效率,重点排查近两年来所有涉及瓷器、陶器、石材、金属制品等需要记录“毛重”
、且便于进行标准化比对的货物账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