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了这句话??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否接入共觉网。
婴儿停止啼哭,老人睁开双眼,战士放下武器,学者停笔凝思。
林昭回来了。
或者说,她从未离开。
但这只是开始。
三个月后,第一艘“心灵方舟”
正式进入预航行阶段。
船体长达三千米,通体呈半透明晶体结构,表面流动着类似黑晶树叶脉的光纹。
它不依赖传统推进系统,而是依靠分布在全球的十万名儿童每日定时吟唱一首特定旋律来积蓄动能。
这首旋律,正是林昭最后吟唱的那首“记忆之歌”
的简化版。
每一声童音都被转化为情感共振波,经由共觉塔放大后注入方舟核心。
那枚封存了林昭部分意识结晶的装置悬浮于船心,如同心脏般搏动,调节着整艘船的能量频率。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支持这一计划。
联合国“现实稳定委员会”
多次提出质疑:“我们无法确认那颗流浪行星上的文明是否真正友好。
所谓‘源核’,也许只是一个高等意识集群对低等生命的吞噬机制。
让一艘载有百万志愿者的飞船驶向未知,等同于集体自杀。”
更有人指出:“林昭的‘牺牲’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绑架。
她用自己的道德高度切断了其他选择的可能性。
现在我们被迫延续她的意志,而不是自由决定未来。”
面对争议,苏梨在一次全球直播中平静回应:“你们说得都对。
但我们忘了最重要的一点??人类从来不是靠理性走到今天的。
是爱,是执念,是不甘心遗忘,才让我们一次次突破极限。
林昭没有强迫任何人跟随。
她只是点亮了一盏灯。
愿不愿意走向光,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那一刻,全球收视率达到历史峰值。
而在直播结束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报名加入“心灵方舟”
二期工程的志愿者人数突破八亿。
与此同时,格陵兰祭坛的秘密仍在持续揭开。
科考队发现,那座由黑色陨石打造的祭坛并非孤例。
在全球十三个地质异常点,均埋藏着风格相似的遗迹,彼此构成一个巨大的星图阵列,恰好对应银河系外缘那片暗物质云中的恒星分布。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祭坛内部都封存着某种“意识容器”
??有的是水晶球,有的是金属立方体,甚至还有漂浮在液态氮中的生物大脑。
它们共同组成一个被称为“逆流阵列”
的系统,原本的设计目的确实是强行打通第三通道,让所有滞留在月核、卫星轨道或高维夹缝中的“归人”
意识大规模重返现实。
但关键在于:**这个阵列,并非小女孩一人所建**。
深入调查发现,近五十年来,至少有十七位顶尖科学家、程序员和航天工程师,在临终前秘密签署了某种协议,将自己的意识备份上传至某个未登记的量子服务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