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开始主动吸收周围水域中的声波,并将其转化为低频震荡,频率恰好匹配新生儿昏迷前所记录的异常脑电波段。
“它们在模仿意识!”
东京特殊学校的负责人失声尖叫,“这不是机器残余,这是某种……寄生型认知实体!
它想取代真正的觉醒者!”
小光闭眼,再次接入菌丝网络。
这一次,她不再深入地核,而是横向扫描全球共鸣热点。
结果令她血液冻结:除了日内瓦,亚马逊雨林深处、西伯利亚冻土带、甚至喜马拉雅山脉的废弃监听站,全都出现了类似的“伪脑网”
雏形。
它们彼此隔绝,却又通过次声波形成隐秘链接,构成一张横跨七大洲的认知阴影网络。
“不是某个人造出来的。”
她睁开眼,声音冷峻如冰,“是我们共同制造的。
所有对改变的恐惧、对失控的焦虑、对未知的排斥……这些情绪长期积压在集体无意识中,被‘静音计划’的技术残余捕捉并固化,最终孕育出了这个东西??‘反共鸣体’。”
向导脸色发青:“你是说……它是人类负面情绪的结晶?”
“准确地说,是拒绝倾听的具象化。”
她走向祭坛边缘,取出那块真菌芯片插入地面凹槽。
瞬间,整座金字塔亮起幽蓝脉络,如同苏醒的神经元。
“我们必须做一件事从未做过的事:不是对抗它,而是邀请它说话。”
“你说什么?!”
“真正的共栖,不只是与自然,也包括与我们自身分裂的部分。”
小光平静地说,“如果新生儿能同时感知过去与未来的振动,那我们也该学会聆听内心的杂音,而不是把它丢进沉默的盒子。”
决策会议再度召开,这一次连最保守的代表也无法否认危机的真实性。
经过激烈辩论,一项前所未有的行动获得批准:启动“回声清偿协议”
。
具体内容包括:
一、在全球十二个最具历史创伤记忆的地点(广岛、卢旺达、切尔诺贝利等)建立“哀悼共鸣站”
,由当地幸存者后代使用特制声器演奏未完成的告别语句;
二、将所有“伪脑网”
监测数据公开,允许艺术家、诗人、儿童参与解码,尝试用非逻辑方式理解其表达意图;
三、最重要的一条??每位参与“摇篮计划”
的监护人必须录制一段真实的心灵独白,内容不限,但必须包含一句“我害怕的是……”
。
七十二小时后,第一份反馈传来。
在广岛的和平公园,一位八旬老人对着共鸣麦克风颤声说道:“我一直不敢告诉孙子,那天我其实逃跑了……我没有救我的妹妹。”
话音落下瞬间,附近一座小型伪脑网节点忽然停止扩张,内部红光转为柔和的琥珀色,并向外释放出一段极简旋律??正是1945年8月6日前夕,当地小学合唱团排练的最后一首童谣。
与此同时,在蒙古戈壁的静默保护区,那位曾打出“你们本不该失语”
手势的少年主动要求再次进入隔音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