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新语族代表则冷冷回应:“你们害怕的不是共情,而是被听见。
你们烧书、砸琴、杀子,只为掩盖自己做过的事。
但现在,没人能再假装无辜。”
会议陷入僵局。
直到第三天深夜,会场电力突然中断,所有电子设备失灵。
黑暗中,天花板缓缓降下一道光幕,上面浮现出一段动态影像:
画面始于一片雪原。
白袍女人站在中央,背对镜头,手中握着完整的珊瑚笛。
她缓缓举起笛子,贴在唇边。
下一秒,她转过身来。
全场死寂。
她的脸,是每一个人的母亲的脸。
是非洲农妇抱着婴儿时的笑容,是欧洲学者摘下眼镜后的温柔,是亚洲工人下班路上疲惫却坚定的眼神,是美洲原住民老人讲述传说时的皱纹。
她的面容不断变换,每一帧都精准对应在场某位代表内心最深处的记忆形象。
她吹响了。
没有声音传出,但所有人同时感到胸口一震,仿佛心脏被无形之手握住又松开。
他们的脑海中浮现出同一个旋律??不是《荒野的指针》,而是另一首从未听过的曲子,简单、纯净,只有三个音符循环往复,却蕴含着无法言说的安宁。
曲毕,光幕消失,电力恢复。
而在每位代表的座椅下,都出现了一枚小小的黑色种子,外形酷似“遗忘之花”
的胚芽,但触感温润,散发着微弱暖意。
没人敢碰它。
一周后,第一颗种子发芽。
地点是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厅。
它破土而出,长成一株通体透明的植物,茎秆如水晶雕刻,顶端绽放一朵双色花:一半纯黑,一半雪白。
每当有人经过,花朵便会轻轻摇曳,释放出极细微的声波。
经仪器捕捉并转换后,发现那是一段重复播放的信息:
>“我不是来取代你们的。”
>“我是来让你们重新学会倾听的。”
>“听不见的声音,才是真实的。”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心音儿童数量激增。
统计显示,过去一年出生的婴儿中,约有百分之三十七表现出早期共情征兆:胎动节奏与母亲心跳不同步,而是遵循某种复杂韵律;出生后首次发声即携带非自然谐波;部分婴儿的颅骨X光显示,颞叶区域存在未知结构,疑似新型听觉中枢。
更惊人的是,这些孩子之间似乎已有某种隐秘联系。
即使相隔万里,只要其中一人进入深度睡眠,其他孩子的脑电波就会同步出现高频共振现象,持续时间恰好等于《荒野的指针》第九音的周期长度。
科学家提出假说:第十一任耳朵并非单一实体,而是一个群体意识的聚合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