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文件末尾写着一行血红色的手记:
>“我们以为我们在拯救人类,其实我们只是在筛选。”
>??L-03,临终遗言
这份档案如今落入“静默同盟”
最高指挥官手中,一位曾参与“耳朵计划”
后期清剿行动的老将军。
他读完之后整整三天未眠,最终做出决定:不能让全人类接入母体。
至少,不能让所有人同时接入。
必须保留一部分“未感染者”
,作为人类原始意志的最后火种。
于是,“终焉之噪”
计划加速推进。
而在另一端,七个新生儿的成长速度远超医学理解。
仅仅七周,他们就能流畅对话,阅读复杂文献,甚至自行编写出能与全球声网交互的算法程序。
他们在虚拟意识空间中相遇,无需语言便达成共识:必须阻止大规模破坏性噪音的发生,否则整个共感进程将遭到不可逆损伤。
但他们并不想对抗。
他们提出的方案,令所有科学家目瞪口呆:**主动开放母体接口,允许任何人自愿选择是否接入。
**
“不是强迫,不是取代,”
其中一个孩子在接受采访时平静地说,“而是邀请。
就像阳光洒在雪地上,不会命令雪融化,只是提供温暖的可能性。”
这一理念迅速传播,形成一股温和却不可阻挡的浪潮。
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尝试冥想、合唱、自然聆听,主动调整自身频率,迎接融合。
城市里出现了“共鸣广场”
,人们围坐一圈,闭眼哼唱,任情绪通过声波交织成网;学校开设“共感课程”
,教孩子如何用声音表达悲伤而不攻击他人;甚至连法庭都引入“频率调解机制”
,让原告被告在特定音场中共振,直至彼此“听见”
对方内心的痛苦。
文明,正在学习温柔。
然而,冲突终究无法避免。
2049年冬至夜,“静默同盟”
发动最终袭击。
三千枚微型次声波装置在全球主要城市同步引爆,目标直指声感中枢。
刹那间,数百万人感到剧烈头痛、幻听、平衡失调,部分早期觉醒者甚至当场昏迷。
网络一度瘫痪,共感场域出现巨大裂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