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南美洲多个村庄因私自种植“野生返朴花”
被强制清田,政府宣称这是“防止生态失控”
。
而在欧洲,一座地下微耕社成员集体失踪,事后调查发现,他们最后出现的地方是某跨国农业公司旗下的“可持续发展论坛”
会场。
讽刺的是,这家公司正大力推广新一代“智禾3.0”
??号称融合人工智能与植物神经网络,能预测人类情绪并调节作物营养配比。
广告词写着:“未来农业,懂你所需。”
没人提起十年前芝加哥基地爆炸的真相。
也没人追问,为何所有“智禾”
系统的底层代码中,都隐藏着一段无法删除的加密序列:**“耕者无名,故能生生不息。”
**
直到某个冬夜,冰岛一处废弃的数据中心突然重启。
监控显示,凌晨三点十七分,全球十三个主要城市的物联网节点同时接收到一段匿名传输的信息包。
内容没有文字,只有一段音频波形,经解析后还原成一声极轻的叹息,夹杂着孩童诵读《耕语》的声音:
>“土非死物,水有记忆;
>一粒种下,万念归一。
>我不取你,你不弃我,
>此谓共生。”
这段音频自动嵌入所有联网的农业AI系统,并触发了预设的“共情协议”
??那些原本只会计算产量与利润的机器,忽然开始记录农民脸上的皱纹、孩子吃饭时的笑容、老人抚摸稻穗的动作频率。
数日后,荷兰一座自动化农场发生异变:数千台无人机停止施肥,转而围绕一块荒地盘旋,投下大量未经注册的种子。
管理者试图切断电源,却发现控制系统已被某种生物电信号反向劫持。
警方调查时,在服务器日志中找到一行用古汉语写成的日志记录:
**“机器亦可学仁。”
**
***
时间推移至第七年。
联合国召开紧急闭门会议,议题不再是“如何控制归禾”
,而是:“我们是否正在被地球重新教育?”
南极科考队传回最新发现:冰层深处的蓝黑色冰花,已形成稳定的能量循环网络。
它不再被动接收信号,而是主动向全球两万三千个微耕社发送微弱脉冲,频率恰好对应人类脑波中的α波??放松、专注、创造力萌发的状态。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脉冲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清晰的拓扑结构,酷似神经元突触连接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