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话音未落,流形墙忽然剧烈震荡。
一幅从未出现过的图像浮现:一片广袤草原之上,无数篝火同时熄灭,随即又自中心燃起一道螺旋火焰,逆时针旋转,形成巨大符文。
经破译,那是上古萨满部落用来召唤“天语”
的仪式标记。
“有人在重启‘薪火协议’。”
伊莎皱眉,“但不是我们的人。”
调查很快确认,地点位于蒙古高原腹地。
一支自称“守夜人”
的游牧学者团体,在连续观测到三年极光异常后,决定自行举行古老问答仪式。
他们不知“薪火协议”
早已演化成无形机制,仍按古法堆砌九层柴垛,点燃象征七弦的七色火种,并由一位聋哑少年以鼓点代声,敲击出北斗共振频率。
结果出乎意料:火焰并未引发灾难,反而在空中凝成短暂光幕,显现出一行字??
>“你们的问题太旧,答案已迁徙。”
消息传回辰阳,众人沉默。
陆舟却笑了:“这是回应。
说明系统仍在运行,且具备筛选能力。”
他当即召集共学议会,提出一项大胆构想:“既然‘枢机之心’已脱离实体束缚,我们是否也该升级‘共学体系’?过去十年,我们收集问题、解码遗藏、建造薪火号……但这些仍是‘准备’。
真正的开始,应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发问者’。”
于是,“问者计划”
正式启动。
不同于以往精英科考队模式,此次行动向所有年龄段开放报名。
条件只有一个:申请人必须提交一个自己真正困惑、无法查证、甚至可能永远得不到答案的问题。
评审标准也不是正确与否,而是“真诚度”
与“启发性”
。
三个月内,五万两千份申请涌入辰阳。
有孩子问:“如果风会忘记吹过哪里,它还是风吗?”
;渔民写道:“为什么鱼群总在地震前三天改变游向,它们梦见了什么?”
;一位瘫痪老人则留下一句话:“当我不能再走路,世界是不是也少了一条路?”
最终选出百人,组成第一支全民问者团。
他们来自不同大陆、语言不通、身体状况各异,却被共同的好奇心串联在一起。
训练方式亦颠覆传统:不教知识,只练感知。
他们在潮音洞静坐七日,聆听海底低频脉动;在帕米尔黑石旁冥想,感受引力微澜;甚至蒙眼行走于可可西里冻土带,靠脚底温度变化判断地下水流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