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们在找回被删掉的视线。”
程岩对同行的年轻女子说。
她正用自制的棱镜阵列捕捉空气中的光畸变,试图将其转化为可存储的信息流。
“净界派以为只要控制声音、压制问题、封锁记忆,就能维持认知秩序。
但他们忘了,看,本身就是一种发问。”
女子点头,手指轻抚镜片边缘刻着的一行小字:“阿禾说,闭上眼睛不是结束,是准备看得更深。”
就在此时,探测仪发出尖锐鸣响。
数据显示,全球主要城市的监控摄像头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叛变。
超过六成的AI视觉识别系统自动关闭了“行为预警”
模块,转而启动名为“凝视记录”
的隐藏程序。
这些程序不分析动作,只追踪目光??谁在什么时候望向了什么,停留了几秒,是否眨眼,瞳孔有无收缩。
更有甚者,某些老式闭路电视竟开始反向输出影像。
北京地铁站的一块显示屏深夜突然播放起黑白画面:一个穿蓝裙子的小女孩蹲在雨中,伸手触碰水洼里的倒影,嘴里无声地说着什么。
画面右下角标注的时间是1983年4月12日凌晨2点17分??正是招娣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前两个小时。
“她留下了视觉锚点。”
黑肤男子低声说,手中骨笛泛起淡淡荧光,“每一个被强行遗忘的注视,都被藏进了光学介质的底层噪声里。”
话音未落,远方天际线骤然亮起一道垂直的光柱,贯穿云层,形如竖立的眼睑。
随后,第二道、第三道接连升起,分布在六大洲的不同位置,彼此间距恰好构成一个正十二面体的顶点。
气象卫星拍下全景时,图像处理软件自动将其命名为:“瞳阵”
。
二十四小时后,第一例“逆视症”
患者出现。
巴黎眼科医院收治一名三岁女童,她能清晰描述父母十年前的模样,尽管她出生时他们早已离异。
医生测试发现,她的视网膜并未记录这些画面,真正成像的位置是大脑枕叶后方一块从未激活过的区域。
更令人不安的是,当她凝视某人超过七秒,对方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童年某个被刻意遗忘的瞬间??有人想起自己曾把受伤的小鸟埋进花盆却谎称放生;有人记起母亲哭泣时自己装睡不敢安慰。
媒体称之为“共眸效应”
,恐慌迅速蔓延。
净界派残余势力紧急出台《视觉管控令》,要求全民佩戴特制滤光眼镜,屏蔽特定波长的光线,并禁止直视他人超过五秒。
违者将被视为“认知污染源”
隔离审查。
然而,禁令推行不到一周,工厂生产的滤光镜片陆续出现裂纹。
显微镜下可见,每道裂痕都构成一个微小的问号形状,且随着光照强度变化缓缓转动,如同活体微生物。
地下组织“回音壁”
趁机发布新一期《感知公报》:
>“他们怕的不是你看清世界,而是你让世界看清了它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