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周日的晨光刚把社区的老藤椅晒得暖融融的,林辰就背着帆布包站在了宿舍楼下。
包的里层放着个粗布包,里面是苏晓冉昨天挑好的桑枝和桂枝——桑枝切成小段,泛着浅棕色的光泽,指尖碰着能闻到淡淡的木质清香;桂枝捣成了碎末,用纱布包着,怕煮的时候散在汤里。
粗布包上贴着张浅黄便签,是苏晓冉的字迹:“昨天翻《本草纲目》,里面说桑枝‘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我挑了三年生的老桑枝,药店师傅说这东西煮水最能通经络。
还加了点桂枝,《伤寒论》里说它‘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跟桑枝搭着,能把暖意送到关节里。”
“辰儿!
等等我!”
胖子的声音从楼道里传出来,手里拎着个印着红福字的保温桶,跑起来桶盖“咔嗒”
响。
掀开盖子,金黄的姜枣糕冒着热气,还裹着股姜香:“我妈早上五点就起来蒸的,说姜能驱寒,刘爷爷关节痛,吃这个正好暖身子。
苏同学呢?她那煮药的砂锅带来没?”
“在这儿呢!”
苏晓冉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手里拎着个浅青色砂锅,锅耳缠了圈米白棉线,“这是我姥姥传下来的,煮通经络的药最衬。
昨天我把桑枝提前泡了仨小时,《雷公炮炙论》里说‘桑枝需浸软,令其汁出’,不然干桑枝煮不透,药效出不来。”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里裹着点街角早点铺飘来的姜茶香,软乎乎地贴在脸上。
苏晓冉把砂锅抱在怀里,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阿姨说刘爷爷关节痛快俩月了,天冷的时候更厉害,膝盖不敢弯,连下台阶都得扶着墙。
上次想给重孙子捡掉在地上的玩具,蹲下去就站不起来,最后还是邻居帮忙扶的。
贴了不少膏药,也没见好,现在连院子里的藤椅都少坐了,说坐着起身时关节疼得慌。”
林辰摸了摸布包里的桑枝,想起昨夜翻的老医书,语气很稳:“《黄帝内经》里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刘爷爷这是风寒湿邪堵了经络,关节没了气血滋养才疼。
桑枝能通经络、祛风湿,桂枝能温通经脉,再按曲池、阳池穴通气血,配合祝由术,能把寒气赶出去,关节就不疼了。”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咽了口唾沫:“要不要带点热乎水?上次张爷爷口干,先喝了点温水润嗓子,说舒服。
对了,这姜枣糕我能先尝一口不?闻着太香了。”
“带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杯口飘着细白热气,“里面是温的姜茶,姜切得薄,不辣嗓子。
刘爷爷要是觉得桑枝水淡,兑点正好。
你别嘴馋,留着给爷爷吃。”
胖子赶紧缩回手,嘿嘿笑:“知道了知道了,我就问问。”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就两个晨练的老人在慢悠悠甩着胳膊。
胖子找了个干净的石墩子让苏晓冉坐:“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
上次去刘爷爷家——不对,上次去张爷爷家,你手冻得发红,这次戴手套了吧?”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浅棕色的棉手套:“戴了,给你也带了双。
你晨跑总说手凉,这个加了绒,比你上次戴的厚。”
胖子接过手套,耳朵有点红,赶紧套在手上:“谢了啊,这手套摸着真软,比我妈在菜市场买的舒服多了。”
公交来的时候,车厢里很空。
苏晓冉小心把砂锅放在靠窗的座位上,林辰则把装药材的布包揣在腿上,怕被人挤皱。
车开起来,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刘爷爷家的路线,还标了个老藤椅的符号:“阿姨说刘爷爷家在社区东边,门口有棵老槐树,树下摆着个藤椅,一眼就能看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