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158章 老陶匠沉眠惑与开窍醒神护陶魂(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林辰赶紧说,“您醒了就能去窑房,接着做您的青瓷梅瓶。”

又过了三天,赵师傅已经能简单说话,甚至能在搀扶下坐起来,看到小赵拿来的陶轮模型时,还能伸手摸一摸,说:“轮……慢了……”

出院那天,小赵抱着面鲜红的锦旗走进中医科,上面绣着“妙手醒陶艺魂仁心护匠人”

十个金字,边缘还缝着细碎的青瓷色丝线,像赵师傅常刻的梅纹。

“这锦旗是我找绣娘特意做的,”

小赵把锦旗递到林辰手里,“我爸说,要是没有您,他就再也摸不到陶土了——现在他每天都要在院子里捏会儿陶泥,说等恢复好了,要给您做个青瓷笔筒,比陈师傅的竹笔筒还结实。”

锦旗送来时,中医科挤满了人,之前的老竹匠陈师傅、老绣娘郑师傅也来了,陈师傅笑着说:“林医生,您可真行!

咱们手艺人的命,您都能给拉回来!”

护士们也围着看,小周笑着说:“现在其他科室都知道咱们科有个‘能唤醒沉眠者’的林医生,昨天骨科还来问,能不能帮他们会诊个长期昏迷的患者呢!”

中午休息时,张教授看着墙上的锦旗,对林辰说:“你看,这就是‘因人施术’的好处——赵师傅是陶艺匠,咱们提他的青瓷梅瓶、窑火,比说别的更能唤醒他的意识;用中药鼻饲、耳穴压豆,比单纯按摩更贴合他的情况。

你身上的传承,不仅是能‘见’病灶,更是能‘懂’患者,这才是最难得的。”

林辰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玉佩透着淡淡的温意,像还留着按摩时的气感。

他看着窗外,仿佛能看到赵师傅在窑房里拉坯的样子,陶轮转着,陶泥在手里慢慢变成想要的形状——就像医者的手,在耐心与仁心里,慢慢唤醒沉眠的生命,守护那些藏在手艺里的魂。

清晨的南华市第一医院中医科,药柜上的远志、石菖蒲还沾着晒干后的辛香,林辰刚把老竹匠陈师傅的“竹篾药包热敷”

护理记录归档,护士站的呼叫铃就急促地响起来。

他刚走到走廊,就见神经内科的护士小吴跑过来,手里攥着张折得紧实的转诊单,纸角还沾着点消毒水的痕迹。

“林医生!

张教授在吗?”

小吴的声音带着急,“我们科有个昏迷三个月的患者,家属坚持要转中医科,科主任让我来请您二位去会诊——患者家属说,听陈竹匠说您能治‘别人治不了的病’,抱着最后希望来的。”

张教授背着帆布包从办公室走出来,手里还拿着本翻到“开窍醒神”

章节的《千金方》:“走,去看看。”

林辰跟在后面,心里莫名想起前几天陈师傅说的“手艺人的筋骨连着手艺魂”

——不知转来的患者,是否也藏着这样的牵挂。

神经内科病房里,阳光落在病床边的陶土摆件上,那是个半成型的青瓷小杯,杯沿刻着细碎的梅纹,釉色还带着未烧制的生涩。

病床上躺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上插着鼻饲管,手腕上有层洗不净的浅褐色陶土痕迹,手指蜷着,像还保持着捏陶泥的姿势。

“这是赵德山师傅,做了四十年陶艺,”

神经内科的李医生递过病历本,“三个月前在窑房拉坯,脚下沾了陶土打滑,后脑勺撞到拉坯机铁架,当时就昏迷了。

颅内血肿吸收后,高压氧、促醒药物都试了,脑电图只显示微弱的神经活动,家属没放弃,非要转来中医科试试。”

病床边,穿素色连衣裙的姑娘站起来,眼眶红得像浸了水的陶土,她是赵师傅的女儿小赵,手里攥着块磨得发亮的陶刻刀:“我爸一辈子就爱做青瓷,昏迷前还在赶非遗展的梅瓶订单,说要刻满‘岁寒三友’——我每天跟他说窑火、说陶泥,他手指偶尔会动一下,我总觉得他能听见。”

林辰走到病床边,轻轻掀开赵师傅的手腕,老人的脉搏细弱却没断,像窑里没熄的余火。

他刚想搭脉,指尖还没碰到皮肤,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突然轻轻热起来,一股温流顺着指尖漫开——瞬间,他仿佛能“触到”

赵师傅体内的经络:颅内气血像被湿陶土堵了的窑口,淤滞却没完全闭塞;百会穴附近缠着层“寒气”

,像拉坯时溅到的冷水;涌泉穴还有丝微弱的“气感”

,像陶土里藏着的细瓷纹,没完全断绝。

“张教授,赵师傅的经络还有生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秦:开局签到十倍吕布战力网游之天命织造师快穿之宿主是个大Bug影视世界学才艺斗破之元素封神嫁国舅桃桃乌龙投影升级之旅天家小农女又谜又飒华娱从奥运冠军退役开始夫人每天都被套路混在妖尾的魔导商人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网王之刺头军团狂神刑天斗罗:唐三是我哥灵气复苏:女网友竟是顶级战神?蔚蓝世界里的提督纳米崛起七零团宠:极品家人的炮灰娇娇女白月光觉醒后和法医大佬he了玄学大师穿成豪门弃妇[古穿今]指挥官的无限打工之旅七等分的未来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