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周日的阳光刚越过宿舍楼顶,林辰就背着帆布包站在了楼下。
包的正中间放着个素色布袋,里面是苏晓冉昨天挑好的麦冬和玉竹——麦冬颗粒饱满,透着半透明的奶白色,指尖捏着能感觉到温润的潮气;玉竹切成了薄片,在温水里泡得发软,边缘还带着点淡淡的黄。
布袋上贴着张鹅黄色便签,是苏晓冉的字迹:“昨天翻《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说麦冬‘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我特意选了浙江产的,药店师傅说这地方的麦冬‘芯细肉厚’,滋阴效果最好。
玉竹泡了三小时,《本草纲目》里说它‘润澡生津’,跟麦冬搭着煮,正好治口干。”
“辰儿!
等等我!”
胖子的声音从楼道里撞出来,手里拎着个印着红苹果的保温桶,跑起来桶里的杏仁糕“沙沙”
响。
他掀开桶盖,一股杏仁的焦香飘出来:“我妈早上五点就起来烤的,说杏仁能润肺,张爷爷口干,吃这个正好润润嗓子。
苏同学呢?她那煮水的搪瓷壶带来没?”
“在这儿呢!”
苏晓冉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手里拎着个浅蓝色搪瓷壶,壶嘴缠着圈浅灰棉线,怕烫着手:“这壶是我爸去年给我的,煮滋阴的水最衬,不会串味。
昨天我把麦冬剪了点小口,”
她举起一颗麦冬给林辰看,“药店师傅说这样煮,里面的津液能更好地出来,不然光煮外壳,药效出不来。”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里裹着点街角花店飘来的百合香,软乎乎地贴在脸上。
苏晓冉把搪瓷壶抱在怀里,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阿姨说张爷爷口干快一个月了,白天坐着都得捧着水杯,一口接一口地喝,可还是觉得嗓子里像有团火。
夜里更厉害,得起来两三次倒凉水,嘴唇裂得都不敢笑,一扯就疼。
上次吃馒头,得泡着粥才能咽下去,吃了两盒润喉糖,也没见好,现在连最爱吃的炒花生都不敢碰了。”
林辰摸了摸布袋里的麦冬,指尖传来微凉的触感,想起昨夜翻医书时闪过的画面,语气很稳:“《黄帝内经》里说‘燥胜则干’,张爷爷这是阴虚生燥,津液不够润嗓子。
麦冬能养阴生津,玉竹能滋阴润燥,再按太溪、廉泉穴通经络,配合祝由术,能让津液慢慢养回来。”
正说着,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段模糊的影像——孙思邈坐在终南山的石桌边,给一个樵夫递了碗温水,水里飘着几颗麦冬,“你每日上山砍柴,风吹日晒伤了津液,喝这个能润嗓子”
。
影像很快消失,林辰定了定神,接着说:“我记得孙思邈也用麦冬治过口干的人,说它‘润而不寒,补而不腻’。”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盯着保温桶咽了口唾沫:“要不要带点额外的热水?上次李爷爷失眠,先喝了点温水垫着,说舒服。
对了,这杏仁糕我能先尝一块不?闻着太香了。”
“带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杯口飘着细白热气,“里面是温的蜂蜜水,我没放太多糖,张爷爷要是觉得麦冬水淡,兑点正好。”
她伸手拍了下胖子的手背,“别嘴馋,先给张爷爷留着,你要是饿,我包里有全麦饼干。”
胖子赶紧缩回手,嘿嘿笑:“知道了知道了,我就是问问。”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就一个卖早点的阿姨在收拾摊子。
胖子找了个干净的石墩子,让苏晓冉坐:“你抱着壶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
上次去李爷爷家,你手冻得发红,这次戴手套了吧?”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浅紫色的棉手套:“戴了,给你也带了双。
你晨跑总说手凉,这个加了厚绒,比你上次戴的薄手套暖和多了。”
胖子接过手套,耳朵有点红,赶紧套在手上:“谢了啊,这手套摸着软乎乎的,比我妈在菜市场买的那种硬邦邦的舒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