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张教授翻开《针灸大成》,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里记载‘久坐伤颈,筋脉拘急者,宜用葛根通络汤,佐以针灸天柱、大椎穴’——郑师傅的情况,得用葛根、桂枝、白芍煮水喝,通颈椎的经络,再用桑枝、鸡血藤煮水熏手,养手指的筋脉,比单纯用膏药管用。”
林辰赶紧把药方记在病历本上,又问:“那穴位按摩选哪些穴合适?郑师傅平时绣活忙,可能没时间天天来针灸。”
“颈椎选天柱、大椎,手指选合谷、后溪。”
张教授指着郑师傅的手背,“合谷穴在虎口,按的时候往指尖方向推;后溪穴在掌纹末端,攥拳时指尖能碰到的地方,每天按两次,每次两分钟,按到酸胀就行——另外,得让郑师傅改改绣活的习惯,每绣半小时就站起来活动脖子,绣房每天开窗通两次风,坐的凳子加个棉靠背,别再让颈椎和手指受委屈。”
郑师傅接过药方,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衫子口袋,又把绣绷上的一小块绣好的兰草布拆下来,递到林辰手里:“这是我前几天绣的,用的是最好的真丝绒线,您收下做个纪念——要是手不麻了,我再给您绣块手帕,绣上您名字的纹样,保证细得能透过光。”
林辰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那块兰草布,布面摸起来软得像云朵,兰草的叶片细得只有发丝粗,能看出郑师傅的手艺有多精湛。
接下来的一周,郑师傅每天都来中医科煎药,早上喝葛根汤,晚上用桑枝水熏手。
第一天熏完手,她说明天穿针时,手指不那么僵了;第三天喝完药,能慢慢转动脖子,不用总用手按着颈后;到第七天早上,郑师傅走进来时,手里拿着个穿好丝线的银针,笑着递到林辰面前:“您看!
我刚才在走廊里试了试,一口气穿了三根针,不用左手帮忙了!
脖子也能左右转,刚才来的时候,还特意绕路看了看院子里的树,以前转头都得整个身子跟着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郑师傅说着,从布包里掏出块叠得整齐的手帕,上面绣着朵小小的白梅,梅枝细得像银丝,花瓣上还能看见渐变的淡粉:“这是给您绣的,用的是劈成八丝的真丝线,洗了也不会掉色——以后您看病历累了,用它擦手,也能想起有个老绣娘谢谢您。”
张教授拿起手帕,对着光看了看,笑着说:“这手艺真是绝了!
白梅的层次感都绣出来了——郑师傅,以后可得注意,手艺再好,也得先顾着身子,身子好了,才能绣更多好东西。”
中午休息时,张教授把林辰叫到办公室,指着桌上的《针灸大成》说:“郑师傅的病例,要记住‘治筋先通络,通络先调习惯’。
她是绣娘,手指和颈椎是吃饭的本钱,所以用药要兼顾‘通’和‘养’,不能只追求快效;还要帮她改了伤身体的习惯,不然就算治好了,绣活一忙又会复发——你身上的传承能‘找’到病灶,但要让病彻底好,还得懂患者的职业,帮他们在治病和做工之间找平衡,这才是中医的‘治人’不是‘治病’。”
林辰看着桌上的白梅手帕,指尖轻轻拂过细得几乎看不见的针脚,心里突然明白——这些老工匠的手艺,是藏在筋骨里的魂,就像郑师傅的针、吴师傅的染料、周师傅的木刨,而他要做的,就是用医术守护好这副“藏魂的筋骨”
,让这些手艺能接着往下传。
夕阳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洒在手帕上,白梅的花瓣泛着柔和的光。
林辰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玉佩的温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里,他知道,接下来的实习路,每一个病例都是一次“守护”
,守护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匠心,也守护中医里“因人施治”
的初心。
:()太极医道传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