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林辰刚把中医科的冬季止咳手册叠得方方正正,桌角台灯的暖光漫过纸页,在“紫苏杏仁茶配方”
那行字上轻轻晃着。
这时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赵村长”
三个字跳出来,接起的瞬间,听筒里先飘进雪粒打在青瓦上的“沙沙”
声,紧接着是断断续续的咳嗽——冬雪总算给青山村裹了层薄白,却也让老人们的咳喘成了熬人的心事。
“林医生,这雪一落,老人们的咳嗽更重了!”
赵村长的声音闷在厚棉袄里,咳得话都断成了截,“王奶奶昨夜咳到后半夜,痰里都带了白沫,只能坐着眯盹;咱们精心护着的枇杷树,枝桠被雪压弯了好几根,细枝都快贴着地了,俺们不敢碰,怕一掰就折,明年就结不了果;还有村里几个娃,天冷不爱出门,天天蹲火塘边啃烤红薯,今早就有三个喊肚子疼,肚子胀得像揣了个小皮球。
您看这周能来不?”
林辰指尖摩挲着手册边缘,心里飞快盘算了一遍:老人冬咳得用紫苏配杏仁,紫苏庙后菜畦里还青着,杏仁是秋天村里晒的杏核剥的,炒香了存着;枇杷枝防压折,用村里晒粮的竹竿撑就行,找几根细麻绳绑牢,不费钱还趁手;小孩积食用山楂加炒莱菔子最对症,莱菔子就是萝卜籽,家家冬天都种萝卜,晒的籽还在陶罐里装着。
他赶紧应道:“我们周日一早就去,带了炒好的杏仁和莱菔子,还有绑竹竿的麻绳。
您先让老人们多喝温粥,别碰凉的;枇杷枝上的雪先轻轻扫扫,别硬拽;积食的娃别再吃烤红薯了,先喝点温凉水顺顺气。”
挂了电话,林辰和苏晓冉麻利地收拾东西。
林辰把晒干的紫苏叶装进粗布口袋,又拿出提前剥好、炒得微黄的杏仁碎,顺手把打印好的“止咳茶配方”
和“枇杷枝撑护图解”
折好塞进袋角;苏晓冉找了捆细麻绳,装了把炒得喷香的莱菔子,还特意翻出个带耳的小砂锅——“煮止咳茶用这个最出味,保温还不糊底”
,最后又塞了把竹制小扫帚,“扫枇杷枝上的雪刚好,不刮伤树皮”
。
周日一早,雪还没停,小雪花慢悠悠飘着,落在车窗上化成小水珠,顺着玻璃往下淌。
大巴车驶进山区时,路边的松树、槐树都裹着层薄雪,像披了层白纱。
远远望见那三棵枇杷树,枝桠果然弯了不少,雪积在枝尖,像坠着串小棉花团,把细枝压得蔫蔫的,空气里混着雪的清凉和远处飘来的柴火香,安静里透着冬日特有的小心劲儿。
快到村口,老槐树下已经站了两个人。
小石头裹着件洗得发白的厚棉袄,脖子上绕了两层旧围巾,怀里抱着捆紫苏叶,手里攥着把杏仁,帽檐上的雪粒簌簌往下掉,一看见大巴车就蹦着跑过来;赵村长旁边堆着几根竹竿,手里攥着把旧扫帚,眼睛一直往枇杷树那边瞟,眉头皱着。
“林医生!
你们可算来了!”
小石头跑到车边,怀里的紫苏叶晃了晃,带着点火塘烘干的暖香,“俺昨天去庙后菜畦摘的紫苏,搁火塘边烘了半宿,干干爽爽的;杏仁是俺帮奶奶剥的,放锅里炒了炒,一点不苦;枇杷枝上的雪俺没敢多扫,就轻轻拂了两下,怕把枝桠扫断了……”
林辰接过紫苏叶,指尖触到叶子的干爽,杏仁的淡香也飘了过来。
他伸手摸了摸小石头的头,胸口的玉佩突然像揣了颗温玉,轻轻发热,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小石头的发顶——像是在夸这孩子细心。
“紫苏和杏仁都好用!
枇杷枝也没事,咱们先去庙里煮止咳茶,再去撑枝桠,最后给娃们煮消食粥。”
往神农庙走的路上,王奶奶扶着墙跟了过来。
她手里攥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帕子,咳得腰都弯了,帕子上还沾着点淡白的痰迹,走两步就停下来喘口气。
“林医生,俺这咳得胸口发紧,像堵了团棉花,喝了姜茶也不管用,你说的那紫苏杏仁茶,真能润着嗓子不?”
林辰还没开口,胸口的玉佩又轻轻热了点,温意顺着指腹往下淌——像是在确认“这方子准对症”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