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此缘形与习而潜伏之几,阴蓄之力,殆成为吾人之天性。
吾人如不能超脱于此杂染物之外,而欲自识生命之真,殆为事实所不可能者。
无明所盲,(借用佛典语。
无明,谓迷暗习气,此能令人成盲。
)复蔽自性,常陷颠倒,可哀孰甚。
(佛说众生无始时来,在颠倒中。
由其不见自性,而心为形役,故颠倒也。
)《新论》融会佛老,以归于儒,明本体空寂而涵万理、备万善,具生生不息之健。
空者,无形无象、无分珍、无限量、无作意,故名空,非空无之谓。
寂者,无昏扰、无滞碍、无迷暗,清净焰明,故名寂。
涵万理、备万善,本来如是,非妄臆其然也。
万化无非实理之流行,万物无非真善之灿著。
孟子道性善,非从形与习上着眼,乃造微之谈也。
具生生不息之健,《大易》扼重在此。
二氏未免耽空溺寂,儒者盖预堤其弊。
虽然,不见空寂而谈生生,其能不囿于形与习,而悟清净焰明之性体乎?若只理会到生之冲动与盲目追求云云,则已迷其本来生生之健,而无以宰乎形、转其习,因有物化之患矣。
(《新论》“功能”
两章,学者宜玩。
)生命论者,未能穷究本源。
则夫子呵子路以“未知生”
,岂止为子路下当头棒耶?牟生宗三,俊才也。
前来函谈怀特海哲学,甚有理趣。
吾置之案头,拟作答,因循未果,忽忽失去,极怅惘。
忆彼有云,西洋哲学总是一个知的系统(知读智),自闻余谈儒,而后知儒家哲学,自尧舜迄孔孟,下逮宋明,由其说以究其义,始终是一个仁的系统。
《系传》曰:“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
由中西学术观之,岂不然欤。
余以为儒家根本大典,首推《易》。
《易》之为书,名数为经,质力为纬,非智之事欤。
(阳为力,而阴为质。
质力非二元,但力有其凝之方面,即名为质。
此中质力,只约科学上的说法。
《易》本含摄多方面的道理。
若依玄学言,则阳为辟,而阴为翕,其意义极深远。
科学上质力的意义,只可总摄于翕的方面。
当别为论。
)汉人言《易》,曰乾为仁。
坤元亦是乾元。
然则遍六十四卦,皆乾为之主宰,即无往而非仁之流行也。
据此,则《易》之为书,以仁为骨子,而智运于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