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富有日新,德盛化神,我即天也,天即我也,岂复滞于小己之形,而有死之一字萦其虑哉?故圣人之所谓生,非佛氏生死之生,而佛氏之生死,圣人所不言也。
学者不知此意,不堪论儒佛,亦不可通《新论》。
)见有涅槃,而云不住,何不悟生几至神以健,元自空寂?(空寂,曾见前。
实则,空亦寂义,非空无之空。
生生之实体,无昏扰,无迷暗,故云空寂。
健者,生生之几,动而不可屈挠、不可穷竭、不容已止,故以健言。
)即生即寂,(寂,非枯寂,寂而生也。
生几之动,元非盲动。
虚灵冲湛,本来寂也。
明儒颇有彻悟及此者。
佛家说十二缘生,无明为首,即谓众生由迷暗势力而生。
叔本华承其说,皆大误。
)岂果有无生之境,名为寂灭,而云不住涅槃耶?(《示要》原注太长,兹不全引。
宜参考《示要》第二讲,评佛家处。
)君子思诚所以存生之理,积健所以顺生之几,此人道之贞常也。
不此之悟,而仍妄分生死涅槃二境,虽高言两不住,而实已有两境在,则所云不住者,乃宗教之神话耳。
故大乘者,欲变小宗,而未离其根底。
龙树、提婆、无着、世亲诸公,倘生中国,得闻儒道,其必弘阐尼山之绪无疑也。
先生尝谓佛家大乘,终未改易其反人生倾向。
(《示要》第二讲。
)此等思想,于中国人极不利。
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言中国人无宗教思想者确误,然究薄于宗教信仰,当别论。
)虽闻出世法,而不易养成其超脱尘累之出世深情。
中国人少坚定之情操,虽不必笃信出世法,而亦未免为佛氏以人间为生死海之说所动,则其人生态度,将陷于疑似与徘徊之中,不能于人生有明白正确认识,其生活必难充实有力。
从来士类,处昏暗之境,每习于苟偷,而无可发其同类胥溺之恻隐,与犯难创进之强力。
此为最不幸事。
中国人自老庄思想引入佛法以后,其人生观已近于迷殆。
(稍涉道家之虚静柔退而慕之,将逃实不能,屏动不得,柔亦缺,退亦蹙,终于浮虚自丧。
魏晋人是其征也。
稍闻佛氏众生沦溺生死海之说而怖之,以笼统之心习,而玩空餐玄,以三毒炽然而托于忏悔、奉佛,非自丧而何?故二氏之流,鲜不迷殆。
)
《易》《春秋》诏人思诚以存生之理,积健以顺生之几。
孟董而后,无识此意者。
(《易》《春秋》同其宗趣,《示要》已言之。
孟子、董生,皆春秋公羊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