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智短者,于真是真非,缺乏判断。
生活力贫乏者,必徇欲而无以自持。
则一切之恶,自此生矣。
故人之恶,出于肤浅。
易言之,即出于无真知。
)不堕于卑近,(沉溺于现实生活中,从欲殉物而人理绝。
卑近者如是。
)以知养恬。
(恬者,胸怀澹泊,无物为累。
此必有真知,而后足以涵养此恬澹之德也。
无知者,则盲以逐物。
而胸次无旷远之致,是物化也。
此与庄子以恬养知,义别。
)其神凝而不乱。
(恬故,精神凝聚而不散乱也。
)故其生活力益充实而不自知。
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者是也。
哲学不是空想的学问,不是徒逞理论的学问,而是生活的学问。
其为切要而不容轻视,何待论耶!又次就社会政治言,哲学者,非不切人事之学也。
孔子曰:“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孰有哲学而远于人事,可谓之学哉!人者,不能离社会而存,不能离政治而生。
从来哲学家无不于社会政治,有其卓越的眼光,深远的理想。
每一时代的大哲学家,其精神与思想,恒足以感发其同时与异世之群众,使之变动光明。
此在中外史实,皆可征也。
或谓:自科学脱离哲学以后,关于社会与政治方面的发见,亦是科学家所有事,何必归之哲学。
此说似是而实非。
哲学、科学,本息息相关,而要自各有其领域。
如形而上学,则科学所不及过问是也。
即在所研究之对象无所不同者,易言之,即无领域之异者,如对于社会政治诸问题。
而哲学与科学于此,仍自各有其面目。
夫综事察变,固科学所擅长也。
哲学则不唯有综事察变之长,而常富于改造的理想。
故科学的理论,恒是根据测验的。
哲学的理论,往往出于其一种特别的眼光。
哲学与科学相濡为用。
不当于二者间,有入主出奴之见,更属显然。
上来略说三义,可见哲学思想不容忽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