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天然巨石镇宅,本是吉兆,但若位置不当,反会阻塞脉气。
张掌班,你若能将此石平移三尺,使其刚好嵌在陵门左侧青龙位,既能镇住地气,又不碍脉流通畅,倒是个好主意。
张福:(眼睛一亮)平移三尺?这有何难!
俺们宫束班有的是力气和法子!
铁牛,你去召集二十个身强力壮的工匠,把撬棍、滚木都抬来!
二柱,你带着几个人,在石头两侧挖槽,方便下撬棍!
小六,你盯着尺寸,务必保证平移不多不少正好三尺!
,!
“得嘞!”
三人齐声应道,转身忙活起来。
李铁牛吆喝着召集了二十多个工匠,扛来十几根粗壮的撬棍和数十根圆木;王二柱带着人用锄头、凿子在巨石两侧开挖浅槽,动作麻利;赵小六拿着丈杆,在石头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分别做了标记,拉上墨线,死死盯着刻度。
张福亲自掌钎,指挥工匠们将撬棍插进石下槽中,“一二三!
使劲!”
随着他的号子声,二十多个工匠同时发力,撬棍微微下沉,巨石终于松动了些许。
“慢着!”
张福喊道,“把滚木垫到石头底下!
别硬撬,小心伤了撬棍,也怕石头侧翻!”
工匠们连忙将圆木整齐地铺在巨石下方,张福再次喊号,众人齐心协力,巨石顺着滚木缓缓移动。
赵小六蹲在一旁,眼睛死死盯着墨线,时不时喊道:“往左偏了半寸!”
“再使劲点,还差三寸就到了!”
工部郎中站在一旁,原本紧绷的脸上渐渐露出赞许之色,骆用卿则手持罗盘,观察着巨石移动时周围气场的变化,微微颔首。
半个时辰后,随着最后一声号子落下,巨石稳稳停在青龙位上,恰好与赵小六标记的位置分毫不差。
众人累得满头大汗,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张福却走到巨石旁,用手摩挲着石头表面,咧嘴笑道:“完美!
这石头往这儿一放,陵门看着都气派多了!”
骆用卿:(走上前,拱手道)张掌班,好手段!
此举既解决了难题,又契合风水之道,真是一举两得。
工部郎中:(点头附和)没想到你们宫束班这群“憨货”
,倒真有几分巧思。
看来周大人没看错人。
张福:(挠了挠头,嘿嘿一笑)大人过奖了,俺们就是实打实干活,想到啥就做啥,能帮上忙就好。
(众人休息片刻,继续丈量地界。
赵小六拿着纸笔,将每一处尺寸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李铁牛和王二柱配合默契,白灰线在施工现场蜿蜒伸展,勾勒出永陵的初步轮廓。
阳光洒在工匠们的脸上,汗水折射出晶莹的光芒,伴随着工具碰撞的叮当声,奏响了营建皇陵的序曲。
)场景六时间:嘉靖八年,夏地点:永陵木工坊,石工坊人物:-张福-李铁牛-王二柱-赵小六-骆用卿-周大人-老木匠:六十余岁,宫束班资深匠人,手艺精湛-老石匠:六十余岁,宫束班资深匠人,擅长雕刻(木工坊内,木屑纷飞,数十名木匠正在忙碌。
李铁牛正带着几名年轻匠人加工陵门的横梁,他手持刨子,力道均匀,刨出的木花薄如蝉翼;老木匠则坐在一旁,指导匠人雕刻横梁上的云纹,手中刻刀翻飞,云纹栩栩如生。
)石工坊内,叮叮当当的凿击声不绝于耳。
王二柱光着膀子,拿着錾子,正在一块青石上雕刻龙纹,汗水顺着他的脊背往下淌,滴在石头上,瞬间蒸发;老石匠则眯着眼睛,用细凿修饰着石狮子的眼睛,神情专注。
张福穿梭在两个工坊之间,时不时停下来查看进度,纠正匠人的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