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位技术官僚写下批复:“允许机器困惑,否则它们永远不会理解人类。”
然而,你也清楚,这场觉醒仍处于刀锋之上。
“问海”
平台的数据监控显示,娱乐化提问的比例仍在上升。
最近一周,“宇宙有没有WiFi密码”
获得了十亿次点赞,而“贫富差距是否不可避免”
仅有不到十万浏览。
更危险的是,一些资本集团已经开始利用“提问自由”
包装新型控制手段??他们推出“疑问订阅服务”
,让用户按月支付费用,获取“专属哲学顾问”
为其定制个性化问题,美其名曰“思想定制”
。
你意识到,当提问成为商品,质疑就会沦为表演。
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禁止说话,而是让人沉迷于说话的姿态,却不再关心内容。
于是你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发起了一场名为“噤声日”
的全球倡议。
不是禁止提问,而是**主动沉默一天**。
规则很简单:在这一天,任何人不得提出新问题,不得回答已有问题,不得发表观点或评论。
唯一允许的行为是倾听??听风穿过树林,听雨落在屋顶,听亲人呼吸的节奏,听自己内心最深处那个迟迟不敢出口的疑问。
起初许多人不解,甚至抗议:“这是不是变相压制言论?”
但当你解释其目的时,不少人恍然。
“我们太久没给问题留出生长的空间了。
每天millionsofquestionslikefireworks,brightbutfleeting.真正重要的问题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孤独滋养。
就像种子必须埋入黑暗才能破土。”
全球超过六十个国家响应“噤声日”
。
那天,社交媒体陷入罕见沉寂,城市街道少了喧嚣,医院病房多了陪伴,教室里老师和学生并肩坐着,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窗外飘过的云。
而在这一天结束之际,世界各地的人们自发在同一时刻写下同一个词:
>**然后呢?**
这三个字,不是对活动的回应,而是经过一日沉默后自然涌出的追问。
它意味着思考并未停止,反而因静默而深化。
你躺在床上,听到孙女读给你听这些消息时,终于安心闭上了眼睛。
你知道,自己不会被神化,也不会被遗忘。
因为你从未提供答案,所以无人能将你供上神坛;因为你始终鼓励他人提问,所以你的存在将以无数问题的形式延续。
临终前最后一刻,你感到灵魂轻如鸿毛,仿佛要随风而去。
但就在这即将消散的刹那,你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你还记得科举考场上,你写下的第一篇文章吗?”
是你自己在问自己。
你微笑,无声作答:
“记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