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也许意味着在英语国家里,既非雨又非雪的暧昧的现象,还没有作为语言固定下来。
英语国家的人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描述时刻变幻莫测的事物。
在把握“生死”
这个词时也一样。
西方思想中,不是“生”
,就是“死”
,而不存在中间的概念——“生死”
。
而在东方思想的范畴内,特别是佛教思想中,生死被看作一体。
如果把生与死的关系看作雪雨中雪与雨的关系,“生死”
一如就是“雪雨”
,而将雨与雪分开来讲,就已经不是雪雨了。
然而,就像雪雨会受气温影响而改变雪和雨的比例,生死中的生与死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比例也会改变。
比如说战争年代,或是严重饥荒、瘟疫蔓延的时期,死的比例就占得多一些。
死亡多了,人们对死也会谈论得多一些,甚至会将死美化。
而像如今这样的时代,不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思想意识,都很少接触死,死就处于劣势,被视为不好的事情。
把死视为应该忌讳的丑恶,赋予生以绝对价值,这种价值观的不幸在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死,因而必须面对这个令人绝望的矛盾。
我们有时会因为亲戚朋友的去世而接触到死,但那不过是短暂地感到逝者对我们的恩惠,一时缅怀,并没有把死亡当作跟自己日常有关的事物看待。
有人去世,终究不过是“他人”
离世。
我们很难把别人的死与佛教中讲的“机缘”
结合在一起考虑。
即使我们诵读莲如上人《白骨章》中的警句“此身朝为红颜,夕已白骨”
,也并不能引起听者的惊觉。
现有的宗教好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
佛教本来是为了解决人生四大苦厄——生、老、病、死的问题,如今却沦为在葬礼上诵经和做法事超度的仪式。
现行佛教早已背离原旨,只剩下反复背诵经文和重复空洞的说教。
然而,在和诵经说教的僧侣完全无关的世界里,一个冒着漫天雪雨洗萝卜的乡下老婆婆,每当一片枯叶从头顶的枝头飘落下来时,都会口诵一句“阿弥陀佛”
。
BoatonaSno>
川濑巳水
今天,天空中仍旧飘着雪雨。
我不由得想起宫泽贤治的诗。
就在今日
妹妹将要离开我们去远方
天空飘着雪雨,
外面显得格外光亮。
(那似雪似雨的东西,给我取一点来好吗,哥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