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02(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如果我们不改变视点,仍然坚持立足于“生”

来探讨“死”

,那么我们的思想永远只能停留在“生”

的延长线上。

再说,人们在谈论“死”

的世界时,提出的不过是推论和假说。

将踏上死后世界的旅程,描述为身穿朝拜时用的白色衣装、手持木杖、颈挂六文钱串渡过奈何桥……统统不过是我们站在“生”

的延长线上搬用人间的一套而已。

在理论物理学中,如果一种新的假说得不到实证性的证明,就会被抹去。

而关于死后世界的假说,除非出现奇迹,否则根本不会得到实证性证明,但诸种假说反倒都留存下来,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巧妙地融入各种传说和神话故事中。

不论发展到什么时代,人都会立足于“生”

的本位来忖度“死”

的世界,层出不穷地构筑关于死后世界的思想。

特别是许多学者,坚持认为人的智慧可以解释一切,他们不了解真实的情形,却一味执着于感性的“生”

的世界。

以战后活跃一时的现代诗人为例,他们拼命挣扎也没逃出虚无之境的根本原因,恐怕就是他们过度执着于“生”

而无法如实面对“死”

现今社会,信息泛滥,很多艺术家衡量生命的尺度,全部局限于他们等身的著作中,根本原因可能就是他们不敢正视“死”

,仅仅站在“生”

的角度看世界。

宫泽贤治却克服了这个局限,他用一种超越以人为本位的衡量尺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作为一位科学家、佛教信徒和诗人,宫泽贤治说:“所谓‘我’这个现象,就是一种基于假设的有机交流电灯的一丝蓝色的灯光。”

“所谓四维空间的感觉,就是给静态的艺术加入流动的因素。”

他说到四维空间,就好像曾亲自往返过一样。

宫泽贤治的作品优于常人之处,在于他既着眼微观世界又观照宏观世界。

当我们追随他的视线去看微生物世界时,转瞬之间,他又把我们的目光引向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整个宇宙,而在下一个瞬间,又转移到基本粒子世界。

他那双眼睛就像自动变焦镜头一样,在微观与宏观之间自由转换。

就像《般若心经》(3)中描述的观自在菩萨那样,宫泽贤治拥有一双能自在观察世间的眼睛。

只要能够转移视点,思考问题的心就会产生关怀。

所谓关怀就是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

宫泽贤治在《永诀的早晨》一诗中,几乎是把自己和快要死去的妹妹登志子合而为一,完全从他妹妹的感受去看世界。

那首脍炙人口的《风雨无阻》,通篇表达的是对所有人的关怀。

宫泽贤治的童话《夜鹰之星》中,当夜鹰感知到小飞虫也是一条生命,并产生关怀之情时,就变成了一颗星星。

宫泽贤治对世间任何生命都充满关怀,他拒绝肉食,只吃素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