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不仅是认知,更是深层情感。
每个左单体人醒来时,都会对着自己的双手露出敬畏的神情,甚至会轻轻抚摸指尖,感受皮肤下血管的跳动,仿佛第一次意识到“四肢”
是神赐予的、能创造奇迹的礼物。
有个叫老图的左单体人,醒来后反复活动手指,还尝试着捡起地上的石头,当石头被稳稳握在手中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嘴里不停念叨:“感谢创世者,给了我们这么珍贵的礼物。”
2神隐扶持:60亿隐形守护者的静默登场米凡指尖划过控制台,艾买尔星球的实时数据流正以蓝色光线在屏幕上流淌,数据节点的闪烁频率代表着左单体人的活动强度——闪烁越快,说明活动越频繁。
他没有启动“跨宇宙跃迁引擎”
的打算,引擎舱里的“反物质燃料”
已经加注完毕,燃料罐的压力显示为120at,处于最佳状态;右宇宙的坐标也已锁定,定位误差不超过1光年。
但他需要更充分的“改造验证”
,他总觉得“文明稳定”
不能只看表面数据,还要看左单体人是否真正“接纳并掌握”
新的生存模式。
“左单体人的神经反应速度是08秒,比地球人慢02秒,协作时需要更长的磨合时间;他们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是地球人的3倍,皮肤下的‘温感神经末梢’密度是地球人的2倍,这也是恒温布料必须精准的原因。”
米凡对着身旁的都凡轻声说,手指点向屏幕上的神经反应曲线——曲线呈现出平缓的波动,代表左单体人的神经活动相对稳定,但在协作节点处有明显的“延迟峰值”
。
“这些特征都与我推演中‘右单体人’的模型高度重合,艾买尔是最好的实验场,如果我们连这里的文明都无法稳定,去右宇宙只会是更大的冒险。”
他要等的,不仅是左单体人能脱离外力扶持,自主完成“播种-纺织-建造”
的全流程,更是他们的双体协作从“被动接受指令”
变成“无需思考的本能反应”
——只有这样,带去右宇宙的“改造经验”
才算真正经过现实检验,而非实验室里的理论模型。
都凡点点头,他知道米凡的顾虑:右宇宙的环境可能更复杂,一旦经验失效,不仅无法帮助右单体人,甚至可能给他们带来灾难。
新社会的运转远比预想中艰难。
米凡通过“星轨监测仪”
的微观镜头——这个能放大100倍的光学镜头,能清晰捕捉左单体人的细微动作——看到刚建立的东部聚居地里,左单体人围着纺车手足无措:纺车是根据左单体人的手掌大小设计的,木质结构轻便耐用,但他们的手指习惯了单体操作,两根丝线在手中反复缠绕打结,有个叫莉娜的左单体人甚至急得掉眼泪,用拳头轻轻捶打纺车,嘴里嘟囔着:“为什么别人能做好,我却不行?”
她的眼眶泛红,鼻尖也微微抽动,看得米凡心里一阵发酸。
,!
农耕区的情况同样不乐观:灌溉管道采用“高分子塑料”
制成,耐腐蚀且轻便,但因无人懂得调节水压——管道上的调节阀需要双体组合配合旋转,一个人负责固定阀门,一个人负责转动——导致水流漫过田垄,冲走刚播下的种子。
负责播种的三个左单体人蹲在田边,看着浑浊的泥水将种子卷走,眼神里满是无措,其中一个叫罗伊的左单体人,甚至伸手去抓水里的种子,却只抓到一把泥水。
他们站起身,看着空荡荡的田地,肩膀微微下垂,显得格外失落。
甚至有一对新婚的双体组合——泰达与艾拉,因不习惯“同步抬手”
,砌石屋墙体时闹了不少笑话:泰达刚把石头放在指定位置,艾拉的手就不小心碰掉,石头落在地上发出“咚”
的声响;有时两人同时伸手去拿石头,手指撞在一起,疼得他们龇牙咧嘴。
反复尝试了十几次,墙体还是歪歪扭扭,像一条弯曲的小路。
他们站在陌生的石屋里,看着彼此沾满灰尘的双手和茫然的眼神,下意识地念叨起“创世者”
,声音很轻,却带着依赖,仿佛只有这个名字能带来一丝安全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