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舰桥内,米凡正透过“超距全息观测仪”
放大画面,仪器的分辨率高达10亿像素,能清晰捕捉到地面上01毫米的细节:一个约5岁的左单体孩童正坐在集市角落,用生物打印的“星轨积木”
搭建微型城市,积木块是用“星尘黏土”
制成,每一块都内置微型磁控芯片,拼接时会发出“咔哒”
声,而这声音的频率恰好与城市中央星图石碑的共振频率一致——这是米凡团队在“文明引导模块”
中特意植入的“文化暗号”
,意在让左单体人在无意识中建立“个体行为与集体文明”
的关联。
不远处,几位老年左单体人围坐在“全息茶馆”
的圆形桌旁,桌上摆放着“光影茶盏”
——这种茶盏由透明的“晶化玻璃”
制成,内置的“分子感应芯片”
能根据茶汤成分变化呈现不同场景。
当一位老人聊起“过去的野蛮时代”
,回忆起曾为争夺一块“能量晶石”
与同类厮杀时,茶盏中的茶汤突然泛起浑浊的褐色,浮现出模糊的狩猎画面:几个左单体人手持石斧,围着受伤的同类嘶吼;而当另一位老人说起现在“用劳动换取星露”
的生活时,茶汤瞬间变得清澈,画面切换为一片盛开的“永芳草”
,草地上,孩童们正在追逐荧光孢子——这种“记忆可视化”
的方式,是左单体人传承历史、反思过往的全新载体。
,!
“用我们的科学技术灭绝一个智慧而野蛮的人类,还不如改造他们的智慧和文明。”
米凡的手指轻轻划过观测仪的控制面板,调出左单体人半年来的行为数据面板:屏幕上,“互助行为占比”
的曲线从最初的3(仅存在于亲子间)飙升至89,“暴力冲突事件”
则从每月平均47起降至0起,“资源共享率”
达到92——每一个数据都在印证“文明引导模块”
的成效。
他的语气里没有丝毫骄傲,只有如释重负的释然,“大科学思维的核心从不是‘毁灭异己’,而是‘找到不同文明共存的最优解’。
就像我们校准星舰引擎,不是因为引擎本身有缺陷,而是需要调整参数让它更适配宇宙中的引力场——左单体人的野蛮不是天生的,只是他们还没找到文明存续的正确路径。”
都凡靠在舰桥的合金扶手上,目光落在下方集市里交换物资的左单体人身上——一个年轻的工匠正耐心教导年幼的族人修复生物打印设备,他没有因为对方动作笨拙而斥责,反而放慢语速,用手指指着设备的核心部件,一遍遍地演示拆卸与组装的步骤。
都凡轻声回应:“最初我还担心,删除他们部分与‘掠夺相关的记忆’会是另一种形式的‘精神灭绝’——毕竟记忆是文明的根基。
但现在看来,我们只是擦掉了蒙在他们文明内核上的‘野蛮灰尘’。
你看那个工匠,他正在主动传承技能,这种‘利他性传承意识’,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强行植入的,只能靠文明氛围的熏陶自然生长。”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扶手,发出规律的“笃笃”
声,“灭绝一个物种很简单,只需要一枚反物质炸弹;但改造一个文明,需要我们花费数月时间研究他们的基因、生态、社会结构,需要一次次调整引导模块的参数,需要容忍他们偶尔的倒退——这比‘毁灭’难上百倍,却也更有意义。
因为报复只能让罪恶在宇宙中消失,而改造,能让文明在宇宙中获得新生。”
3宇会厅的集结:留守计划的提出与初心追问完成为期3天的地面考察后,所有驻艾买尔星球的地球研究员均返回“米王1号航空母船”
,327名成员全部集结于中央宇会厅。
这座可容纳500人的环形空间,是母船的“精神枢纽”
,设计处处体现“宇宙共生”
的理念:穹顶是由128块“量子显像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