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金乌”
计划的公布,如同一颗投入人类文明之海的巨石,激起的并非全是希望的浪花,更多的是难以置信的眩晕与深不见底的忧虑。
将一颗恒星装入“笼中”
?这听起来更像是神话而非可行的计划。
然而,当联邦科学院与工程总部联合发布的、厚达数万页的《戴森球一期工程技术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路线图》以简化版形式向全社会披露后,所有人才真正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疯狂,更是一场需要以世纪为单位、倾尽整个文明之力去实现的、前无古人的工程学奇迹。
宏观尺度的震撼:计划的全息模拟演示,让最冷静的观察者也为之失语。
那不再是图纸上的线条,而是将整个太阳系作为沙盘,进行的上帝般的操作。
数以亿计的“日冕”
能量收集卫星,被设计成轻盈的菱形或六边形结构,如同金色的蜂群,精确分布在环绕太阳的数个同心轨道上。
它们并非静止,而是遵循着复杂的动态平衡算法,像一场永恒的金色华尔兹,在避免碰撞的同时最大化接收光照。
连接这些卫星与节点空间的,并非实体缆绳,而是一道道由高强度磁场约束、肉眼不可见的能量导管。
这些导管如同人体的血管网络,将收集到的恒星能量,以近乎光速输送到各个节点站进行初步处理和分配。
而作为“骨架”
的节点空间站本身,每一个都堪比旧时代的一座小型城市,内部集成了能量中转、维护船坞、居住舱段、科研模块,甚至是小型生态农场。
它们是人类文明悬挂在太阳烈焰边缘的前哨站,是这旷世工程的铆钉与支点。
微观技术的极限突破:要实现这一切,联邦的科技树几乎被强行掰弯,指向了曾经不敢想象的方向。
·材料革命:“太阳金”
传统金属在日冕附近的高温下会瞬间汽化。
材料学家们受木卫二巨兽“灵能生物晶体”
的启发,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复合材料——“太阳金”
。
它并非单一金属,而是在纳米级别上将高反射率陶瓷、碳纳米管、灵能导流层以及微量的“息壤”
量子流体融合在一起。
这种材料不仅能反射绝大部分有害辐射,还能将吸收的热能通过灵能层高效转换为可利用能量,其熔点和结构强度达到了理论极限。
·制造革命:“轨道锻造厂”
在水星轨道建立的自动化工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厂房。
它们是利用聚焦太阳光作为能源的巨型3d打印矩阵。
被粉碎的水星矿石在失重环境下被激光熔炼、提纯,然后由灵能场引导,按照设计图直接“打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