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柳叶刀》论文引发的风暴仍在持续,杂交技术研究小组在巨大的声望与压力下超负荷运转。
张浩和几位年轻住院医虽然干劲十足,但在应对潮水般涌来的全国疑难病例时,经验上的短板也逐渐暴露,一些常规但繁琐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管理工作,占据了林默大量本该专注于核心难题的精力。
这天早晨,小组晨会,多了一张陌生的面孔。
一个看起来近四十岁、身材精干、皮肤黝黑的男人,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旧却异常整洁的白大褂,安静地站在角落。
他眼神沉稳,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对周围环境的审慎观察,双手不自觉地微弯,是常年拿手术器械留下的印记。
苏晚晴向大家介绍:“这位是马保国医生,从邻省清河县人民医院心外科自费过来进修的。
马医生有近二十年的临床经验,以后就在我们小组一起学习工作。”
“大家好,我叫马保国,来自清河县医院,请大家多多指教。”
他的声音略带沙哑,语气谦逊,甚至有些拘谨,与他的年龄和资历不太相符。
张浩和几个年轻医生礼貌地打了招呼,但眼神中难免带着一丝好奇和打量。
一个县级二甲医院的老主治,在这个精英云集、尤其是林默光芒正盛的地方,显得格格不入。
林默只是抬眼看了看他,微微点头,便继续主持晨会,讨论病例。
马保国立刻拿出一个厚厚的、边角磨损的笔记本,认真地记录起来,姿态如同一个刚入行的学生。
起初,马保国在组内几乎是透明的。
张浩下意识地将他视为需要照顾的“进修生”
,分配给他的多是一些文书整理、资料归档、陪同患者检查之类的边缘工作。
马保国没有任何怨言,每一个任务都完成得一丝不苟。
他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都在埋头看资料,或是静静地站在手术室观摩区的最后排,透过玻璃观看林默的手术。
转折发生在一台急诊手术上。
一位高龄患者术后出现罕见的血管痉挛,引发急性心肌缺血,情况危急。
当时林默正在另一间手术室进行关键操作,张浩等人尝试了常规方法效果不佳,有些慌了手脚。
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的马保国,突然上前一步,语气沉稳而快速:“可以考虑试用小剂量罂粟碱靶向灌注,配合局部热敷。
我在县医院遇到过三例类似情况,这个方法有效。”
他的建议精准且基于实践经验。
张浩愣了一下,看到患者急剧恶化的指标,别无他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立刻尝试。
结果,症状果然迅速缓解,危机解除。
事后,张浩心有余悸又充满感激:“马老师,多亏了您!
您怎么……”
马保国憨厚地笑了笑,搓了搓手:“年头熬得久了,杂七杂八的情况见得多了点,不值一提。”
这件事后,组内成员开始对这个沉默的“老进修”
刮目相看。
林默也注意到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