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滨海附一院杂交中心与“星火计划”
项目组的官方技术平台,在苏晚晴带领的宣传科团队高效运作下,仅用四十八小时便搭建完成。
平台没有花哨的界面,只有简洁的病例数据库、手术视频库和实时交流区。
第一场公开技术展示,被定在三天后。
病例选择了张浩主刀、林默担任一助的一例“心下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房间隔缺损”
矫治术——正是与卓玛同类型的复杂罕见病例。
选择这个病例,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我们不仅能做,还能在高原条件下,常规化地完成高难度手术。
消息通过官方渠道和韩老等业内泰斗的转发,迅速在国内外心胸外科领域传开。
标题直白而有力:《世界屋脊上的挑战:全程直播复杂先心病矫治术》。
一时间,质疑声、期待声、观望声交织在一起,将这次直播的热度推向了顶峰。
直播当天,岗巴县医院那间简陋的手术室被多个高清摄像头无死角覆盖。
镜头冷静地记录着一切:斑驳的墙壁,略显陈旧的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眼中那份超越环境的专注。
林默没有出现在主刀位置,他将舞台完全交给了张浩。
自己则坐在直播画面的解说席位上,与特邀的、在国内享有盛誉的一位资深心脏外科专家进行远程连线解说。
“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是林默。”
林默对着镜头,语气平静如常,仿佛眼前不是数万双在线的眼睛,而是一次普通的科室例会,“今天我们展示的,是一例在海拔四千米环境下进行的复杂先心病矫治术。
我们将全程公开手术过程,并实时解答各位提出的专业技术问题。”
手术开始。
张浩虽然内心紧张,但手下却稳如磐石。
切开、建立体外循环、游离血管……每一步都清晰地在镜头下展现。
“林教授,请问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建立和维持体外循环,与平原地区相比,需要注意哪些关键参数调整?”
连线专家提出第一个问题,这也是很多观看者的疑问。
林默看着屏幕上的数据,从容应答:“核心是灌注流量和氧合器的管理。
我们需要在保证机体基本代谢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灌注流量,减轻血液有形成分的机械损伤。
同时,密切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精细调整氧浓度……”
他的解答专业、精准,没有一丝含糊。
随着手术进入最关键的肺静脉吻合阶段,网络上的质疑声在专业细节面前开始变得微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惊叹和讨论。
“游离得非常干净!
这个术野在基层医院太难得了!”
“看那张浩医生的吻合手法,又快又稳,绝对是练过的!”
“这种病例我以前只在ecdc的录像里见过,他们竟然在县医院做?!”
当张浩在显微镜下,以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准度,完成最后一针血管吻合,经食道超声确认血流通畅无梗阻时,直播间的评论几乎沸腾了!
“成功了?!”
“真的做下来了!
全程无尿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