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却笑得爽朗:“这路就得这么开!
慢了反倒颠得更厉害,这跟调解纠纷一个理,得快准狠,不能磨磨蹭蹭!”
到了村里的争议地,两家的房子紧挨着,所谓的“边界”
其实只是一条杂草丛生的浅水沟,沟边还歪歪扭扭立着块半埋在土里的石头,石头上全是青苔,老头说那是“界碑”
,年轻人说“那是他家垫猪圈的石头”
。
两人才一到,就又吵起来,指手画脚,围观的村民跟着起哄,有劝的有看笑话的,乱成一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老村长也赶来了,是位皮肤黝黑、精瘦结实的老汉,姓王,一见面就握我的手:“林干部,辛苦你跑这一趟!”
他将我拉到一旁,低声说:“这俩是老张家和老李家为这点边角地闹十几年了!
当年分地的账本早丢了,现在一个要垒猪圈,一个不肯让,谁都说不服谁。”
我蹲下身,扒开水沟边的杂草,摸了摸那块石头,青苔厚得能打滑,确实看不出是“界碑”
还是“垫脚石”
。
又问了几个围观的老人,有的说“当年是张家的地宽些”
,有的说“李家爹在世时就种到沟边了”
,越问越糊涂。
心里渐渐有了数:完全照规章来已经不可能,只能找一条双方都能下的台阶。
我把两人请到一边,也不站什么“干部立场”
,也没提什么“法律”
“政策”
,就像小时候劝自家邻居那样开口:“大叔,您这岁数跟我爸差不多,我是农村人,知道修个猪圈不容易,就是想多挣两个贴补家用。”
我先转向老人,语气放缓“可您也得考虑,要是猪圈垒过了沟,下雨时水排不出去,淹了李家的地基,到时候他再找您赔,您不是更亏?”
又转向年轻人,我拍了拍他的胳膊:“大哥,您家的地确实更宽些。
老人嘛,辛苦一辈子,争的不是那半尺地,是口气。
您退一寸,不叫吃亏,叫给老人面子,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真闹到派出所去,俩家脸上都不好看。”
我一边比划一边劝,既讲人情也点后果,老村长也在旁不停帮腔:“林干部说得在理!
人家从镇上骑摩托颠了半小时来劝,图啥?不就是想咱邻里和睦嘛!”
也许是看我一直语气诚恳、没拿官腔压人,也许是吵累了,亦或是那句“我也是农村出来的”
悄悄拉近了距离两人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些。
这时,围观的村民中也有人开口劝和:“都是老邻居了,各退一步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