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26章 方言与酒局(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大山镇真正扎下根来,首当其冲的不是工作的繁杂,而是语言关。

大山镇地处河清县北端,虽与我老家青禾县毗邻,但其方言在云州市境内却自成一体,这里的口音与县城相比更加粗犷硬朗,格外生硬拗口。

加之此地有世居的少数民族,虽人口不多,但其特殊的语音语调又为本地土话添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真真是应了“十里不同音”

的老话。

开会研究本地具体事务时,领导们自然而然地切换回方言模式,普通话在乡镇这一层级基本上是没有的。

我做会议记录时,常常听得云山雾罩,只能连蒙带猜,好在脑子不算太笨,听得多了,倒也渐渐摸出些规律,能记个八九不离十。

但下村的挑战更大。

村民们热情淳朴,但一口土话扑面而来,语速快且夹杂着大量本地特有的词汇和俚语,我往往只能听懂分,剩下的全靠观察手势和表情连猜带蒙,闹出不少笑话。

有一次,打电话通知村干部开会,我自认为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对方在电话那头“嗯嗯啊啊”

应得痛快,结果次日会议不见人影。

后来才知,他根本没听明白我这半生不熟的方言说了些啥。

好在年轻,记性和适应力都不差。

我特意准备了个小本子,听到不懂的词汇就记下来,晚上向老郑或韩天明请教。

见得多了,听得多了,脸熟了,甚至偶尔硬着头皮跟他们“摆摆龙门阵”

,聊聊家常,那层语言的隔膜,总算被一点点磨薄了些。

但另一个难关,其凶险程度远超方言,那便是酒。

大山镇山高水寒,湿气重,民风淳朴却也彪悍。

无论镇上干部还是村里百姓,都好喝两口驱寒解乏,尤嗜本地酿造的“包谷烧”

,度数高达五十多度,性子烈,一口下去,像吞了团火,从喉咙一直烧到胃里。

在这里,酒早已超越了饮料的范畴,它是一种社交语言,是感情催化剂,是工作润滑剂,是庆功时桌上的“硬通货”

,甚至是一种独特的身份认同。

能喝酒、会喝酒,在这里被视为豪爽、实在、够朋友的象征。

九月中旬,终于盼来了发薪日。

由于我是八月初报到,相关手续延宕,这次一次性补发了两个月的工资。

捏着那个装着960块钱的信封,我手心微微出汗,心中感慨万千。

这不仅是我人生第一份正经薪水,更是我独立于世的开端。

最初那一刻,我不是没动过心思。

看着镇上几个干部腰上别着摩托罗拉、诺基亚,通话时声音不自觉拔高,带着几分神气,我也羡慕。

2000年那会儿,手机是绝对的奢侈品,最便宜的也要一千多块,是我几个月工资的总和。

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把那点念头摁了下去。

相比起一部满足个人虚荣和些许便利的手机,妹妹的学费、父母操劳多年都舍不得换的新衣、以及那个捉襟见肘的家,显然更需要这点微薄却及时的支撑。

我径直去了镇上那间小小的邮政所。

汇款单填写得极其认真,数字描了又描。

将工资寄出大半,留下部分钱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在大山镇,吃住都在大院,实在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

在附言栏里,我郑重写下:“给妹妹上学,爸妈添新衣,余下贴补家用。”

想象着父母收到汇款单时惊讶又欣慰的表情,想象着妹妹或许能买本心心念念的课外书,我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这笔钱数额微小,却意义非凡,这份通过自身劳动获得的、反馈给家庭的责任与担当,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让我感到踏实和坚韧。

回到大院,遇上韩天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纸片人都是龙傲天我靠充钱当武帝我靠生崽火爆全星际姜丝阿伽雷斯我要做阁老混迹海贼世界的白熊带着LOL电竞经理系统回S3小良药一胎两宝:总裁爹地哪里逃重生浪潮之巅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精灵之这个捕虫少年稳如老狗我从不开挂虎出山神州雁回糟糕!总裁你的新娘是大佬成神从种田开始我在山海经成神萌宝妈咪是机长斗罗:蛛皇传说美漫大魔王墨尔本,算到爱欢想世界[娱乐圈]姐妹,搞桃浦吗在影视世界里降妖除魔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