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柏林,金熊奖国际纪录片大赛评审中心。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亚历山大·科赫,这位年过六旬、以眼光毒辣和推崇纪录片人文精神着称的德国电影大师,已经是第三次担任评委会主席。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将又一份参赛作品的光盘退出驱动器,轻轻叹了口气。
“公式化,太公式化了……”
他低声用德语嘟囔着,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失望。
过去几周,他看了太多“精致而无趣”
的作品:华丽的航拍,严谨的解说,标准的叙事结构,一切都符合教科书般的规范,却唯独缺少了能触及灵魂的“那一下”
。
许多作品更像是技术娴熟的新闻报道,而非有独立生命的艺术品。
它们记录事件,却无法穿透事件,抵达背后的人性与时代脉搏。
他几乎要对今年的参赛作品水平产生怀疑了。
就在他准备结束今天的工作时,助手将一份新的文件放在他桌上。
“主席先生,这是来自中国的参赛作品,导演是姚高义,标题《菩萨军》。”
“姚?”
科赫抬了抬眉毛。
他对这位中国导演有印象,记得他几年前一部关于高原铁路的片子,画面壮阔,叙事沉稳,给他留下过好感。
这让他提起了一丝兴趣。
“好吧,让我们看看姚这次带来了什么。”
他戴上专业的监听耳机,点开了播放键。
影片开场,没有宏大的宣示,而是极其写实的镜头:巍峨连绵的雪山,亘古荒凉的戈壁,风声呼啸。
镜头缓缓推近,一个年轻的边防战士,迎着风雪,在界碑前站得笔直,睫毛上结满了霜花,呼吸在严寒中化作白雾。
镜头语言冷静而克制,却有一种无声的力量,瞬间将人拉入那片极端的环境。
“嗯,开篇不错,”
科赫微微颔首,“画面质感很好,没有过度渲染,但压迫感十足。
这摄影功力很深。”
影片接着展现了战士们日常训练的艰辛、巡逻路途的险阻、以及营地里简单甚至匮乏的生活条件。
科赫注意到,拍摄者非常善于捕捉细节:战士破损的军靴特写,床头那张被摩挲得卷边的家人照片,学习时紧蹙的眉头,还有休息时望向远方天空那一闪而过的、属于年轻人的迷茫与思念。
这些细节堆积起来,让屏幕上的人物不再是符号化的“战士”
,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