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相认的激动泪水尚未完全风干,在女儿王秀兰和志工们的搀扶下,王成松老人带着女儿,走向他在台湾蜗居了数十年的那个家。
当那扇低矮、破旧的木门被推开时,王秀兰的眼泪再次涌了出来。
这哪里像是一个家?屋子低矮得让人感觉压抑,如同老人被岁月压弯的脊梁。
狭小的空间里,除了那张吱呀作响的木板床和一张破桌子,几乎被拾荒来的废品填满——叠放整齐的旧纸板、捆扎好的塑料瓶、一些锈蚀的金属件……虽然尽力收拾过,但那扑面而来的贫寒与艰辛气息,让王秀兰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
她无法想象,被追认为“烈士”
的父亲,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竟是靠着这样的方式,孤独地挣扎求生了几十年。
“爹……您……您就住这样的地方……”
王秀兰的声音哽咽,紧紧握住父亲粗糙如树皮的手,“跟我回家!
我们回家!
女儿接您回家安享晚年!”
这一次,老人没有再固执,也没有了任何犹豫。
他浑浊的眼睛望着女儿,重重地点了点头,那是一种终于找到归宿的释然。
回家,这个支撑了他六十七年的信念,终于可以实现了。
在慈济志工和林墨的帮助下,清理和打包工作进行得迅速而有序。
老人的物品少得可怜,真正有价值的,是那几枚功勋章、一箱寄不出去的信,以及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
街坊邻居们闻讯纷纷赶来,他们中许多人都是吃着“豆腐伯伯”
做的豆腐长大的。
“豆腐伯伯,要回家了哦,真好!”
“阿伯,保重身体啊!
我们会想你的!”
“记得啊,这里也是你的家,有空回来看看!”
老人们拉着他的手依依话别,这些非亲非故的邻里,在漫长的岁月里,早已用点滴温情,编织成了另一张亲情的网,给了孤苦的老人些许慰藉。
老人看着他们,眼眶湿润,不住地道谢。
启程前一天,王秀兰借用了志工处的厨房,她要亲手为父亲做一顿地道的家乡菜。
红烧肉、清炒时蔬、炖鸡汤……虽然食材简单,但那熟悉的味道弥漫开来时,老人坐在桌边,默默地擦了好几次眼角。
这是他梦里才有的味道,是故乡和母亲的味道。
临行前,村长陈慧琳一直将老人送到机场。
她红着眼眶,像女儿一样细心地为老人整理着衣领,哽咽着说:“汪伯伯,恭喜您,终于回家了!
在那边要好好的,健健康康的,享享清福。”
这些年,正是这位善良的村长,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力关照老人,帮他处理各种琐事,这份情谊,早已超越了职责。
老人也紧紧握住村长的手,老泪纵横:“慧琳啊,谢谢你,谢谢你这么多年像女儿一样照顾我……谢谢……”
千言万语,都融在了这泪眼与紧握的双手中。
林墨也跟随志愿者团队,一同踏上了返回江苏的航班。
他心中激荡难平,这段经历太过厚重,他决定联系纪录片导演姚高义,将王成松老人跨越海峡的寻亲故事,以及背后无数人爱心接力的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一部新的纪录片,让这份社会的温度与血脉的力量,感动和鼓舞更多人。
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冲上云霄。
当飞机进入平飞状态后,机舱内响起了乘务长温柔而庄重的声音:“各位旅客,大家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