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三思归山林 猿猴对于人的能力与自然生态的向往(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令问何物,猩猩乃笼中语曰:“唯有仆并酒一壶耳。”

令笑而爱之。

养蓄,能传送言语,人不如也。

[6]

国外学者认为,在唐代中西(西域、中亚、南亚)文化交流的时代文化背景下,这一故事“可能掺杂了一些外国的故事和外来的传说中的成分,但是猩猩就是中国境内的长臂猿,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7]

山林才是猿猴的真正的乐园和归宿。

关于小猴由人抚养大,通人情的故事,充满了人类中心话语下的动物驯化理念和动物观的改变。

相传五代王仁裕为官汉中,巴山人献小猿,“怜其小而慧黠”

,养之,起名“野宾”

,呼之则声声应对。

但强壮后就非常淘气,逢人必啮之。

只有仁裕叱之,才弭伏不动。

猴还能飞登高树之间,破鸟巢,掷其雏卵,人们投瓦砾弹射,都打不中。

派人送入巴山百余里溪洞中,也能回来,一旦解开绳索,掀扑食器,登屋掷瓦。

众箭射之也不能损其一毫。

一老者推荐市上善弄猢狲的来,才擒得至前。

野宾流汗伏罪,于是将猿颈上系红绡,又派人送入孤云两角山,旬日后方解而纵之。

后来仁裕入蜀途中,还见到群猿从峭岩中下来饮水。

有一巨猿舍群而前,垂身下顾,红绡仿佛而在。

从者指之说是野宾:“呼之,声声相应,立马移时,不觉恻然。

及耸辔之际,哀叫数声而去。

及陟山路,转壑回溪之际,尚闻呜咽之音,疑其肠断矣。”

[8]

与人相处日久,猿猴的智慧往往就能浸染之而得到跃升,以感悟人类的情感,“逢人必啮之”

的各种原因尚需考究,但淘气顽皮的确是猿猴的主要天性。

当派人把它抛弃在远方后,猴其实感受到了被抛弃的威胁,因此就“掀扑食器,登屋掷瓦”

,表示不满。

再次被抛弃后,猴只能无奈的选择回归自然,但他其实不曾忘怀与人相处的那段时光,所以当他们在溪水边相遇时,主人“不觉恻然”

,如巴东三峡猿鸣般的“呜咽之音”

不绝于耳。

其实猿猴与人类有很多可相通之处,尊重各自的主体性,或许是彼此应有的和平相处之道。

其三,是在争夺自然资源过程中,人类对于猴群的征服。

华夏古人站在人类中心的立场上,往往较为充分注意到了猴性的弱点,而人们正是利用这一弱点,引诱、分化、恫吓,最终还是发挥了作为“道德代言人”

的人类的优势,将同是“生态主体”

的猴转化为人类的食物或豢养的宠物,成功地取消了它们的大地居民资格。

其实,关于这一残忍行为的载录,早在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即有,还曾概括出猿猴与僧人的特殊缘分,似乎这实际上是把深山古寺中僧人与猿猴较多接触,加以实录并形象化了:

猕猴见僧,即必围绕,状如供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