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三雁的人伦情怀的确立认同与普泛化(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深沉帘幕花随风,空梁独宿思故雄。

何人并卧氍毹月,罗袂鸾篦花影中。”

《烈鸳谣》曰:“烈鸳可悲,雄已死,雌依依,宁同镬中烹,不向湖上飞。

生来相随不相舍,如今奋翅同所归。

何事楚宫娇不语,露桃脉脉东风里。”

[3]

不过,毕竟鸿雁传书的故事深入人心,民间依旧对于雁殉情故事传诵不绝。

至于《七修类稿》的文学言说,颇具匠心地运用了两相映照之法,描绘大雁殉情的悲壮可悯,呈现的则是生者完全可以不死,却义无反顾地敢死轻生,载录者似乎在有意识地给雁文化的伦理精神增添新的意蕴:

雁,诸书止言知时鸟也,行有先后,故以之执贽,以之纳采,未见言其义处。

至于诗赋之咏,亦或特怜其孤耳,未闻言其义性与纪其义事也。

近见吾友王天雨云:“家后有张姓者,曾获一雁,置于中亭。

明年,有雁自天鸣,亭雁和之,久而天雁遂下,彼此以颈绞死于楼前,后因名楼曰‘双雁楼’。”

此其一也。

又吾友王荫伯教谕铜陵时,有民舍除夜燎烟祓除不祥,一雁偶为烟触而下,其家直以为不祥也,烹之。

明日,一雁飞鸣屋顶,数日亦坠而死。

观此二事,又真为“义雁”

云。

[4]

有的传闻,还注意描述双雁极力打算比翼齐飞,最终失败而死的悲剧。

下面曲园居士载录的是一个解救雁,却不能坚持始终的憾事,说无锡县民捕雁欲烹,被一书生所救:

惧其逸去,以线联其两翮,使不能飞。

雁杂处鸡鹜间,亦颇驯扰,惟闻长空雁唳,辄昂首而鸣。

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

两雁相顾,引吭奋翮,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

书生悟此两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而此雁垂翅既久,不能奋飞,屡飞屡堕,竟不得去。

屋檐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

越日视之,则俱毙矣。

书生感其义,合而瘗之,名曰“雁冢”

嗟乎!

禽鸟之微,犹不忘其偶若此,使人弥增伉俪之重。

[5]

生死相随,始终不渝,雁的殉情行为被华夏伦理文化圈,赋予了人伦情怀,雁的某种本能行为感动了伦理化了的人,人对象化了自身的解救对象雁。

故事的谈论,更使得雁成为人世情侣标举推重的典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