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明清小说对于虐食、滥杀现象反感的表现
banner"
>
明清小说生态叙事的倾向性往往体现在对于虐杀的夹叙夹议。
如明代拟话本小说《拍案惊奇》写温县某的恶少是个残忍的老饕,极为贪图口腹之乐,不仅随处偷杀牛马吃肉,还特别喜好活烹动物,不论家养野生,还是水中陆上的:
仲任性又好杀,日里没事得做,所居堂中,弓箭、罗网、叉弹满屋,多是千方百计思量杀生害命。
出去走了一番,再没有空手回来的,不论獐鹿兽兔、乌鸢鸟雀之类,但经目中一见,毕竟要算计弄来吃他。
但是一番回来,肩担背负,手提足系,无非是些飞禽走兽,就堆了一堂屋角。
两人又去舞弄摆布,思量巧样吃法。
就是带活的,不肯便杀一刀、打一下死了吧。
毕竟多设调和妙法:或生割其肝,或生抽其筋,或生断其舌,或生取其血,道是一死便不脆嫩。
例如取得生鳖,便将绳缚其四足,绷住在烈日中晒着。
鳖口中渴甚,即将盐酒放在他头边,鳖只得吃了。
然后将他烹起来,鳖是里面醉出来的,分外好吃。
取驴缚于堂中,面前放下一缸灰水,驴四周多用火逼着,驴口干,即饮灰水。
须臾屎溺齐来,把他肠胃中污秽多**尽了,然后取酒调了椒盐各味,再复与他,他火逼不过,见了只是吃,性命未绝,外边皮肉已熟,里头调和也有了。
一日拿得一刺猬,他浑身是硬刺,不便烹宰,仲任与莫贺咄商量道:“难道便是这样罢了不成?”
想起一法来:把泥着些盐在内,跌成熟团,把刺猬团团泥裹起来,火里煨着。
烧得熟透了,除去外边的泥,只见猬皮与刺皆随泥脱了下来,剩得是一团熟肉。
加了盐酱,且是好吃。
凡所作为,多是如此。
[1]
小说在此塑造了一个残忍者形象,而非常含蓄的烹食动物过程的叙述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对虐食者为满足美味奢求而活烹动物的不满,对无端被折磨的动物的悯惜同情。
某些神怪小说,甚至从被食者的角度,设想遭受人类残酷捕食的痛苦。
明代方汝浩《东度记》第四十七回就非常富有想象力地描写海沙村,地名铁钩湾的人们,因为长期以来执迷不悟地过于滥捕滥杀,终于受到了海中受害生物的严厉报复:
家家捕鱼虾、食海兽,离海荒沙还出那獐、狐、鹿、免,人恣猎射网罟,却也奸狡异常,取尽生灵,堕成恶业。
却也有十中二三善心男妇持斋的,不去取;吃荤的,家无取具。
只说这射猎网罟之家,百样奸巧,伤生害命,杀气太重。
不但人遭苦极必报,就是飞禽走兽、鱼虾蝼蚁,伤害太急了,他也思想报仇。
他一物微蠢,岂能报仇?冥冥之中,却有神灵发慈悲之念,存好生之仁,痛恨那伤害生灵之辈,每每降灾与祸。
可怜这村人,只知非血食不美,非射猎网罟无以资生,恣意妄为,恨不得竭泽而渔,空林而弋。
他哪里知,杀一生命,便生一仇怼。
古语说得好,“人无伤虎心,虎无杀人意。”
鹊歇牛背,不歇人肩,知人有捉他心,害他计。
蚊虫见人手指即飞,蝼蚁遇雨得浮草而渡。
他岂无心,不贪生活?何苦人心不知慈悯,百计害它,以恣口腹!
只因这村人作此恶业,就生出一个精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