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感情,以及为这一家中出现巨大人伦悲剧变故的恩主,冒险飞空传递信件,真相得明,坏人受到了应得的惩治:
尔时善友太子未入大海在宫殿时,养一白雁,衣被饮食,行住坐卧,而常共俱。
尔时夫人往到其所,报其雁言:“太子在时,常共汝俱。
今入大海未还,生死未分,而我不能得知定实。
汝今云何不感念太子?”
雁闻是语,悲鸣宛转,啼泪满目,报言:“大王夫人!
欲使求觅太子者,不敢违命。”
尔时夫人手自作书,系其雁颈。
其雁音响问太子大海所在,身升虚空,飞翔宛转而去。
夫人见已,心生恃赖:“今者此雁,其必定得我子死活定实消息。”
飞至大海,经过周遍,求觅不见。
次第往到利师跋国,遥见善友太子在宫殿前。
其雁敛身,拥翅往趣,到已,悲鸣欢喜。
太子即取母书,头顶礼敬,发封披读,即知父母昼夜悲哭,追念太子,两目失明。
尔时太子即作手书,具以上事,向父母说。
复以书系其雁颈,其雁欢喜,还波罗奈。
父母得太子书,欢喜踊跃,称善无量,具知太子为弟恶友之所危害,夺取宝珠,苦恼无量。
父母寻时杻械恶友手脚,枷锁颈项,闭着牢狱。
……
雁在东汉译经这里,已充分地拟人化、善恶道德化了。
《汉书》(亦称《前汉书》)的作者东汉班固(32—92)子袭父业,在其父班彪所采轶事遗闻基础上成书的,华夏之邦有了鸿雁传书说法,后来的译经者难免不受这带有传奇性故事的影响。
[1][美]罗德里克·纳什:《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杨通进译,第19页,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2][日]高楠顺次郎等编:《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596a—b,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影印)。
[3]王立等:《禽兽义感母题的跨文化溯源——佛教文献中野生动物故事的教谕意义》,《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4(2)。
[4]常任侠选注:《佛教文学故事选》,第16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新2版)。
[5]周叔迦、苏晋仁:《法苑珠林校注》卷九,第335—33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3。
[6]温泽远等注译:《贤愚经》卷十三《五百雁闻佛法生天品第五十三》,元魏沙门慧觉等译,第599页,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7]周叔迦、苏晋仁:《法苑珠林校注》卷八十二,第2393页,北京,中华书局,2003。
[8]周一良:《唐代密宗》,钱文忠译,第253—259页,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9]梁丽玲:《佛经〈雁衔龟〉故事的传播与影响》,国际佛教学大学院、京都大学:《佛教文献与文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6月。
[10]刘守华:《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流变》,第181—18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1]温泽远等注译:《贤愚经》卷九《善事太子入海品第三十七》,元魏沙门慧觉等译,第424—426页,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