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四佛教文化的影响与柳崇拜的中国化(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

清代满族柳崇拜汇入后,柳文化才算逐渐趋于定型。

论者认为,北方满族柳崇拜也不免受到佛教影响,佛教以柳枝子求吉庆,将柳枝子神化,成为观音菩萨手中的法宝,《释氏要览》下有:“折柳枝,病者皆愈,毒气销亡”

的记载,满族也受到相关影响[20]。

最有代表性的是持柳祈雨习俗:

皇帝入禁城某寺行礼,帝不食肉,身悬一玉牌,上镌“斋戒”

两字,字为满汉体。

随帝之太监等亦悬此。

此盖敬肃将事也。

次日,晨兴至一厅堂,有太监一人,手持大柳枝一,跪其中,太后摘取一枝簪头上,皇后亦若是。

帝亦取一枝插冕上,太后复命太监、婢女等亦取而簪之。

各人头上,柳叶招展,状甚奇特,盖取佛教以柳枝可致雨,故宫中凡祈雨必用之。

太监总管入,跪太后前曰:“已于宫前厅堂中,备齐一切,候行礼矣。”

太后谓:“今往祈祷,必步行。”

行不数分钟,已过亭院,而达一室,室中置大方桌一,土有黄纸一方,暨一玉版,内盛银硃,以之当墨者。

复有大笔二,桌之两侧,置大瓷瓶二,亦插柳枝其中。

时各人俱静肃无哗,时太后所衣之黄缎外褂,置于桌之前,太后立取檀香置于炭盆内焚之,于是跪外褂前,皇后跪其后,祈祷辞:

敬乞上天,与其诸佛,垂怜馀辈,而赦贫农于饥谨之中。

请愿牺牲以代,而乞天降之雨也。

读祷词三次,叩首亦三次,至九扣乃已。

[21]

以柳祈雨求得水旱中和,而柳枝成为祈雨仪式必备的神物,以太后帝王之尊,尚且如此,何况民间。

而在中原汉族地区,在“辟邪”

的基本功能信奉下,吸附了特定时令节日抵御毒虫的具体信奉,这一习俗与岁时节日习俗结合起来。

白鹤所作乾隆《武乡县志》卷二《风俗》记载了折柳避蝎习俗,三月三日:“土人取柳枝遍插墙壁间,谓之驱毒蝎。”

李德滏《泾县志》卷一《风俗》写安徽泾县清明时:“插柳于门,人簪一嫩柳,谓‘辟邪’,具牲醪扫墓,以竹悬纸钱而插焉,或取青艾为饼,存禁烟寒食之意。”

而湖南永州也是:“清明节插柳于门,具酒肴登陇墓,以楮钱挂树,曰‘挂青’,《五代史》所云,寒食野祭而焚纸钱是也。”

根据这些材料,研究者注意到插柳于门和簪柳于首,是清代清明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时有谚:‘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柳的用意为辟邪、明目、延寿命、红颜不老、占水旱等项。

折柳比较一致,戴柳有些差异,或男女皆戴、或妇女戴、或儿童戴,所戴柳为柳毛、柳尖、嫩柳、柳叶等。

在一些地方只插或供于神堂。”

[22]

一些汉族之外的民族亦然。

东北的朝鲜族且不必说,就像新疆地区:“回人祈雨,则以柳条系之置净水中,即雨;祈风则囊之悬马尾上,祈阴则悬之腰囊。

各有所祈之咒,莫不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玩家能成神重生之娱乐圈事件簿破浪逆天仙尊2枕上欢宠:隐婚总裁难伺候文娱从自媒体开始邪王,请放过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我在日本当剑豪穿进古早虐文里当妈粉求求你当个正经法师吧我在火影修仙左苏我差亿点成了普通人最强仙尊重生都市没金手指照样无敌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直播:开局证明无限多元宇宙大唐黑脸神我真不是法爷升平乐大佬从娱乐模拟开始昼夜[综英美]改造基地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