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陆羽著茶经,煎茶道大兴
banner"
>
陆羽一生未娶,
把自己的全部身心
都投入到了对茶的研究当中,
整天穿山访茶,乐此不疲。
隋镶金边白玉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既依赖历史、地理的客观环境,也依赖经济文化所依托的政治结构。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庭对抗,统一了全国,享国三十七年。
至唐代,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范文澜曾说:“唐朝国威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仅有的,在这个基础上,承袭六朝并突破六朝的唐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
茶事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累积,于唐代中期真正实现了繁荣兴盛。
唐初的田园山水诗人储光羲官至监察御史,其有《吃茗粥作》传世:“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公元780年左右,陆羽的《茶经》问世。
《吃茗粥作》作于《茶经》之前,可见当时唐人还有以茶入粥的饮食习惯。
其后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成书于713—741年间)问世,其中写道:“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茶,当日成者良。
蒸、捣经宿,用陈故者……”
这是目前在文献里能看到的最早有关蒸青绿茶制法的记录。
刘禹锡(772—842),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歌《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有“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
,这表明属于小众的炒青茶亦于中晚唐出现了,但这只是炒青技法的萌芽,该技法并未在唐宋两代流行。
众所周知,唐代是煎茶道大兴的时代。
那么最初的煎茶起源于何时何地?这一点笔者在目前所查阅文献中还未见到明确的记载,能肯定的是我们在之前说过,西晋时煎茶方式已经萌芽了。
杜育在《荈赋》里“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一句表明其时的饮茶已经在西蜀一部分人那里脱离了茗粥、羹饮方式,过渡到了用四川岷江水煎茶之法。
北宋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亦持此观点。
苏轼《试院煎茶》有:“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辙《和子瞻煎茶》:“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
随着时间的流逝,煎茶逐渐在唐代兴起。
佛教于唐代煎茶道的兴起发挥了很大作用。
从文献资料上看,第一个明确描写煎茶的是高僧皎然。
皎然为谁?皎然(约720—798)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人,唐代著名诗僧,和另外两位诗僧贯休、齐己齐名。
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造诣颇深,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为一代宗师。
皎然在《顾渚行寄裴方舟》一诗中写道:“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
皎然另一首诗《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亦对煎茶作了描写,“投铛涌作沫,著椀聚生花,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