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簋内里著有铭文四列三十二字,“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子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亶公宝尊彝。”
武王伐纣,在甲子日的清晨时逢岁星(木星)当空,一日之间结束了灭商战役。
胜利之后,一位名字叫“利”
的大臣得到了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于是利就用其铸造了一件铜簋作为纪念。
由于这件青铜簋是利所铸造,人们就把它称作“利”
簋,后世也称其为“武王征商簋”
。
三十二字铭文的内容跟《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古籍记载相吻合,解决了史学界的千古谜团,弥足珍贵。
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联合当时在四川巴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共同伐纣。
《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
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周武王伐纣胜利后,分封诸侯,将其宗亲册封在巴地。
巴地朝觐天子的贡品中就有茶,这也是我国古代贡茶制度的起源。
《尔雅》,一说周公作,一说战国末年前成书,至少此书在战国时已经存在。
晋代郭璞《尔雅注》说茶:“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作羹饮。”
羹,《辞源》释义:“用肉类或菜蔬等制成的带汁的食物或汤。”
西周以后的《晏子春秋》记载:“晏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在晏子的饭桌上,茶与蔬菜并列。
晚唐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里写道:“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
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
皮日休的观点是自周代至陆羽著述《茶经》前,人们对茶的饮食方法是把茶树的鲜叶或干叶“浑以烹之”
,如同把蔬菜汤熬好食用。
可见,青铜时代的茶还是食用与药用并存着。
青铜时代是青铜器与陶器、原始釉陶、原始瓷器并存的时代,它们的型制大体相仿,当时的食器、酒器如盉、盘、壶、觚、杯等就是其时或盛或吃或饮茶的器具。
[1]夏后开:即夏启,汉代人避景帝(刘启)讳而改。
[2]折金:采金,指开发金属矿藏。
[3]虚:同“墟”
。
[4]《中国陶瓷史》,中国硅盐学会编,文物出版社。
[5]《中国陶瓷史》,中国硅盐学会编,文物出版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