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赋茶谁最先厥传惟杜育(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录了一个孙皓赐茶代酒的故事,“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胜为限。

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由此可见,“以茶代酒”

的饮器共用场景出现在了豪门的宴饮之上。

晋代对茶的记录在文学史上出现了两个首现,其一是张载的诗《登成都白菟楼》中首现赞茶文字,其二为杜育写就的我国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诗赋《荈赋》。

张载,西晋中书侍郎,以文学著称,有《登成都白菟楼》一诗传世。

《晋书》记载:“张载字孟阳,安平人也。

父收,蜀郡太守。

载性闲雅,博学有文章。

太康初,至蜀省父。”

公元280年,张载去探望在成都做蜀郡太守的父亲,省亲期间,他游走于成都,对那里的市井风貌、风土人情有了深入了解,《登成都白菟楼》就是张载此次成都之行的作品。

白菟楼又称“张仪楼”

,为秦时张仪所建。

诗词描写了白菟楼的雄伟气势跟当时成都商业的繁荣、物品的丰富,特别赞美了四川的香茶,这是中国文学赞茶诗句的首现。

诗中写道:“重城结曲阿,飞宇起层楼……

茶园采摘

西瞻岷山岭,嵯峨似荆巫……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六清即指《周礼》的“六饮”

,是供周天子食用的六种饮料,有水、浆、醴、凉、醫、酏。

九区即九州,在晋代指当时全国区划分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后用“九州”

泛指全中国。

在张载的笔下,茶水的味美冠于周天子的六饮,茶水的芬芳流播九州。

这就反映出当时作为饮料的茶已经为人们所日用且向四方传播。

西晋末年,杜育所作《荈赋》是中国最早的专门描述茶的诗赋作品,全文如下: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

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

月惟初秋,农功少休。

结偶同旅,是采是求。

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茶史上,正是《荈赋》第一次系统地描述了茶叶的生长环境、秋茶的采摘情况、烹茶时水跟茶器的选择、品茗鉴赏的全部过程。

其中对于茶器,杜育明确指出舀茶汤的工具是《诗经·大雅·公刘》里的“酌之用匏”

,即用大自然里葫芦做成的匏;喝茶的器具是出自越州窑的陶碗。

另外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一句,这一描述说明了所用茶末很细,等级很高,其时的饮茶已经在一部分人那里脱离了茗粥、羹饮方式,过渡到了煎茶之法,否则“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烨若春敷”

的沫饽现象是不会出现的。

《荈赋》的重要价值在于其不但总结记录了彼时茶事、茶器,而且为唐代陆羽在其后著述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奠定了基础。

宋代苏轼在《寄周安孺茶》诗中曾写道:“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