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书院在兴办初期,多由私人创办,属私学性质,元明清时也有官办者,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其特色是既钻研学术、注重学术交流、讲求身心修养,又以清议批评朝政,融教学、研究、政治为一体。
真正建立起书院制度的是宋代。
书院多选择名山风景秀丽之地,有固定的学田作为经费来源,其工作主要有三项:一是藏书。
书籍或由书院购得,或来自朝廷赐书。
有的书院还设有藏书楼,为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便利。
二是供祀。
供祀的对象为孔子、孟子或周敦颐、二程、邵雍、张载等理学大师。
三是讲学。
多由名师主持,生徒可自行择师。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书院的出现,与晋、唐两代佛教私学的兴盛有关。
书院从选址到活动内容,与佛教徒依山林名胜之处建立丛林、讲经论道极其相近。
所不同之处仅在于禅林供奉的对象为佛祖。
这种现象反映了北宋书院在理学昌明、承续中唐韩愈等人复兴儒学传统、兼容佛老义理的背景下,借禅林形式以复兴儒学的实质。
宋代书院,以北宋初四大书院及南宋四大书院最负盛名。
关于宋初四大书院,一说为“白鹿”
、“石鼓”
、“应天”
、“岳麓”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十七);一说为“白鹿”
、“嵩阳”
、“应天”
、“岳麓”
(王应麟《玉海》);也有人综合前两说,再加以江宁府的“茅山书院”
,而誉为宋初六大书院。
南宋四大书院,据清人全祖望的观点,当为“白鹿”
、“岳麓”
、“丽泽”
、“象山”
(《答张石痴征士问四大书院帖子》)。
图2-3-4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南唐李善长创建,原名白鹿国学。
北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
南宋时朱熹曾在此讲学,并定《白鹿洞学规》。
石鼓书院在今湖南衡阳石鼓山,原为唐人李宽读书旧址。
李士真于北宋至道年间重建。
应天书院在今河南商丘,原为五代末年戚同文隐居及讲学之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