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 佛性清静 佛教的传播及宗派(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时,道安法师是佛教界的领袖。

他又是我国第一个僧伽制度建立者。

他努力寻求戒律,以补当时律藏不齐全的缺陷,并制定了当时全国风行的僧尼轨范,中国僧人出家后,废除原有姓氏,一律以“释”

为姓,是由道安提倡并从他开始的。

他整理了已译出的经典,撰成了中国第一部“经录”

;他极力奖励翻译事业,并第一次总结了翻译的经验。

在他的主持下,译出了许多重要经论,集中和培养了许多学者和翻译人才。

图3-4-1慧远像

他的学生中最有名、贡献最大的是慧远法师。

慧远法师早年从道安学习佛法,晋哀帝兴宁三年(365),他随道安南游樊沔。

孝武帝太元三年(378),襄阳被苻秦军队攻陷,道安为秦军所获。

慧远带着徒众南行,到了浔阳(今江西九江市),爱庐山峰林清静,从此隐居庐山,历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市,平时经行、送客常以虎溪为界。

据说有一次,因与著名诗人陶渊明及庐山简寂观道士陆静修畅谈义理,兴犹未尽,不知不觉就过了虎溪,以致慧远所驯养的老虎鸣吼警告,三人相顾大笑,欣然道别。

这就是著名的“虎溪三笑”

的故事。

据说在东晋元兴元年(402),他率众于精舍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期生净土,结白莲社,一时参加的达一百二十三人。

慧远以为出家的人号为沙门,在于能破习俗的愚暗教导有情转向觉道。

因而主张出家修行,即和处俗一切以世法为准则的有所不同,应高尚其事,不敬王侯,才能变俗以达其道。

他所主张的,以罪福报应导俗和以禅观念佛入真的见解,对于后世的影响尤其深远。

后人追奉他为净土宗的初祖。

道安的另一位弟子僧肇(384—414)影响也非常大,他著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等,发挥般若中观的学说,对以往佛学和玄学所讨论的中心问题作了总结,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虚幻不实的,是静止不动的,但“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

在佛教传播史上,来自西域的鸠摩罗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不但是一位佛学大师,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佛经翻译家。

鸠摩罗什,中文名童寿,天竺国人。

他从小修习佛理,后来游历西域各国,并学习佛学,取得了很高的造诣。

他不仅名震西域,而且影响还远传到东方各地。

当时统治中国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听说了他的声名,便派大将吕光讨伐罗什所在的龟兹国,以求获得罗什。

吕光得到罗什后,东行返回,在归途中听到苻坚被杀害的消息,吕光就在凉州的姑臧停留下来,并建立了后凉政权。

但吕光及其后的后凉君主对弘扬佛法兴趣并不是很大,而统治中原的后秦君主姚兴听说鸠摩罗什在凉州,就派人讨伐后凉君主吕隆,吕隆大败,后来便上表归降了后秦,罗什也于姚兴弘始三年(401)十二月二十日来到长安。

姚兴待之以国师之礼,他们二人常常整日交谈,研讨佛理。

罗什到来后,被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翻译众经。

罗什能够背诵许多佛经,又通汉语。

罗什执梵文本,姚兴执旧译汉文本,相互校译,新译本比旧译本文义圆通,众人心悦诚服。

罗什译经,意义与文不悖,而文字典丽,发挥幽致。

他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为佛教的传播做出重大的贡献。

就佛学方面来说,鸠摩罗什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于对由龙树创立的中观系统典籍的介绍。

由于他的努力,这一系列的经论著作,如《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维摩经》《法华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经》等,以及《大品般若经》的解释《大智度论》,都传到中国来,为中国法性宗开辟了广大的基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