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章 学术篇(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孔子作《春秋》,其指导思想是“《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史记·孔子世家》)。

使著史达到警戒乱臣之效。

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其在呈报皇帝的表文中,明确提出该书编撰的目的:以前朝的兴衰为借鉴,考察当今政治之得失,嘉奖善事,惩处恶行,坚持正确的见解,抛弃错误的想法,如此就足以发扬古代的盛德,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治理,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司马光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他对史料的取舍,完全依据“资治”

这一中心,挑选与国家兴衰、百姓利益密切相关,可以树立榜样的好事,或应当引以为戒的恶行,突出历史对政治的借鉴意义。

三是“良史之忧”

的政治文化传统,既构成一种政治批判意识,又形成一种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力。

中国古代的史官,自古就有“秉笔直书”

的优良传统。

据《左传》记载宣公二年(公元前607),晋灵公荒**暴虐,引发了晋国内乱,在内乱中,晋灵公为将军赵穿所杀,当时赵盾任正卿。

内乱平息后,晋太史董狐记下“赵盾弑其君”

,并在朝廷公示。

赵盾认为这并非事实,董狐反驳说:“你是正卿,逃跑之时尚未走出国境,返国之后又不惩治凶手,不是你又是谁弑君呢?”

赵盾对此无可奈何。

然而,秉笔直书并非都能如董狐一样顺利,有时要以生命为代价。

据《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齐庄公因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被崔杼指使手下杀死,另立齐景公为国君。

事后,齐太史直书“崔杼弑其君”

,为崔杼杀害。

继任太史是原任太史的两个弟弟,其二弟接任后仍然如此记录,也为崔杼杀害。

齐太史的三弟继承太史之位,依然秉笔直书,崔杼没有办法,只好随着他。

南史氏误听太史都死了,唯恐齐国的历史中断,准备去续写,走到半路,听说已经有人如实记载,才放心回去。

董狐和齐太史的所为,已不仅仅是记录历史史实,记录的过程中,隐藏着强烈的政治批判意识。

所以孔子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后代史官以董狐、齐太史为榜样者大有其人。

《晋阳秋》一书中,如实记载了桓温北伐为前燕大败之事,桓温阅后大怒,强令孙盛修改,孙盛誓死不从。

正因为良史之忧的政治批判意识,许多君王对自身的行为不得不有所顾忌。

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正在后花园用弹弓打鸟雀取乐,有大臣称有急事求见,宋太祖立即召见。

不料却发现是很平常之事,便质问为何小题大做,败了他的雅兴,大臣说即便是这些小事,也比弹雀要紧。

宋太祖恼羞成怒,用手中的柱斧柄打落了他两颗门牙,大臣拾起牙齿揣入怀中,宋太祖更加生气,责问:“你难道想告我吗?”

大臣回答:“我不能告你,但自然有史官记下此事。”

太祖听了,怒气顿消,感到自己举止失当,马上好言安慰,并赐予金帛以示歉意。

历史的政治批判,在君王权力外在约束力很小的情况下,客观上起到了约束君王的作用。

而由董狐、齐太史开创的良史精神,又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他们秉笔直书,不畏强暴,追求真理,强烈的政治批判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极为可贵的一部分。

南宋爱国志士文天祥在其诗《正气歌》中,首先将以列为表彰的对象:“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可见其铸造民族心灵的作用与力量,已渗透到诗人的心灵深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玩家能成神重生之娱乐圈事件簿破浪逆天仙尊2枕上欢宠:隐婚总裁难伺候文娱从自媒体开始邪王,请放过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我在日本当剑豪穿进古早虐文里当妈粉求求你当个正经法师吧我在火影修仙左苏我差亿点成了普通人最强仙尊重生都市没金手指照样无敌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直播:开局证明无限多元宇宙大唐黑脸神我真不是法爷升平乐大佬从娱乐模拟开始昼夜[综英美]改造基地建设中